人民网首尔8月14日电 (周玉波 裴埈基)8月12日,人民网韩国公司记者采访了韩国智库——世宗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兼地区研究室长、韩中智库网络会长李泰桓。李泰桓主任曾就职于韩国统一部的前身国土统一院,之后到海外留学,然后进入韩国外交部工作,还曾担任过中韩专家共同研究委员会韩方执行委员长、现代中国学会会长等职务,曾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外交学院做访问学者。采访中,李泰桓主要介绍了他与中国的深厚缘分、世宗研究所的建立过程以及中国研究中心在中韩间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此次中韩首脑会谈、日本的错误认知问题进行了评价,并对未来的中韩关系进行了展望。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李泰桓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人民网的采访。
李泰桓主任:谢谢。
记者:据我所知,您在1990年中韩建交之前,就与中国结下了缘分。您还曾是中国多个研究机构的第一位韩国研究员与访问学者。请您介绍一下这其中的故事与令您难忘的插曲。
李泰桓主任:因为是从1990年开始的,所以真的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我在美国的时候,我就曾多次想过是否能在北京大学那样的地方做一些研究。我曾去找过中国驻美领事馆,但得到的答复只是让我等待。由于是在中韩建交之前,所以没有办法去中国。之后通过参加1990年在中国举办的一次会议获得签证,访问了中国。
记者:请问是一次什么会议呢?
李泰桓主任:是由一个叫国际战略硏究基金会的组织承办的第二届“孙子兵法会议”。有20多个国家的学者参加了那次会议。因为那是一次规模相当庞大的会议,所以我才可以有机会参加会议拿到签证。拿到签证参加完那次会议以后,我获得了滞留延长许可。通过被北京大学正式邀请的方式,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中国滞留了一个月。在那次“孙子兵法会议”上,李鹏总理曾突然出现,与大家合影。
记者:请问是在北京哪里合的影?
李泰桓主任: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合的影。会议是在别处召开的,但照片是在人民大会堂拍的,当时还有别的韩方参会人员。会议结束以后,我获得了滞留延长许可,并得到了去北大访问一个月的机会。美国学者当然可以去北大,但我是去不了的。偶然的一次参会机会让我获得了去北大的机会。
记者:您应该是第一位访问学者吧?
李泰桓主任:是的。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中国的话,材料审核上很难通过。由于是在中韩建交前,所以无法制作正式的邀请函。但据在北大见到的人介绍,曾经有拥有美国公民身份的韩国人,而我则是第一个持有韩国护照的韩国人。
记者:真的是一次宝贵的机会。
李泰桓主任:我就这样成为了访问学者。当时对我照顾有加的赵宝煦教授已经去世。赵宝煦教授被称为北大国际关系学科的泰斗,主要教授北大国际政治学。正是赵教授将我接纳为访问学者。我也借此缘分认识了他的学生朱锋。他后来成为了北大的教授。当时正在赵宝煦教授指导下准备博士毕业论文的朱锋和我成为了朋友。
记者:听你的介绍,24年前的事仿佛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您依然记忆犹新。虽然看似一次偶然的机会,但中韩两国好像在私下已经开始了各种交流接触。我相信正是因为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所以这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李泰桓主任:在我身上似乎发生过很多偶然的事情。1995年,我曾被专门培养外交官的北京外交学院聘请为6个月的客座教授。后来由于我个人的原因,没能久留。邀请函上写有邀请日期,从9月1日开始,为期6个月,还写有作为客座教授会获得多少报酬的内容。我接受邀请之后,在中国滞留了一个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教授课程。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世宗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的主要业务与职能,以及与中国的哪些研究机构结成了友好关系,至今都进行过哪些交流活动。
李泰桓主任:世宗研究所成立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世宗研究所是世宗财团为追悼在20世纪80年代缅甸仰光事件中牺牲的政府人士而建立的研究所。仰光事件发生在1983年,研究所于1986年成立,与中国的交流则是从1993年开始的。
记者:中韩建交后的一年吗?
李泰桓主任:是的。1993年8月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现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签订了研究交流合作协议,将近20年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由于我负责研究中国,所以参加了大部分的交流活动。尤其是与中国现代国际研究所的缘分最深。当时还没有访问学者制度,但在2002年,他们制定了访问学者制度以后,第一个邀请了我。
记者:那么您又一次成为了那里的首位访问学者。
李泰桓主任:是的。虽然并非我所预料到的,但由于当时是刚刚出台了访问学者制度,又是我去的,所以我也就自然成为了首位访问学者。当时的院长是陆忠伟。他重新整修研究所,盖了新的建筑,并提议我作为访问学者参与研究,我便欣然接受了这一提议,从而拥有了这次珍贵的经历,也因此进行了很多交流。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是一个拥有100余名研究员以及近400名(2002年基准)的职员的综合性国际问题研究机构。
记者:每年都召开例行会议吗?
李泰桓主任:每年都会在韩国或北京交替举行会议。会议次数达20次,所以我们的合作关系也已有20年时间了。不仅互相交换了很多资料,人才交流也很频繁。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世宗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研究中心并非从很久以前就有的,是以组建中韩专家共同研究委员会为契机而建立的。我担任中韩专家共同研究委员会的韩方执行委员长。所以世宗研究所就开始负责有关中国的研究,起着事务局的作用。在行使事务局职能的过程中,世宗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诞生了。
记者:世宗研究所在韩国国内以研究中国而著名。据我所知,世宗研究所通过各种研究,一直为两国政府提供着很多宝贵的政策性建议。
李泰桓主任:的确如此。虽然我们研究所并不是国策研究机构,但由于一直带有这一特殊目的,并拥有很长的历史,所以一直在做很多与国家相关的政策提案。在与中国相关的政策上,中国研究中心秉承建立宗旨,刊发向中韩两国首脑提出政策建议的报告。给大家看一下。至今为止,韩国与中国还未在在交流的同时共同研究过。在两国外交部的全力支持下,两国专家齐聚一堂共同研究尚属首次。由于共同研究委员会是经两国首脑协议后组成的,所以这本报告可直接报告给国家领导人。第1期与第2期已经完成了。
记者:是哪一年完成的呢?
李泰桓主任:从2009年开始至2010年完成了第1期报告。第2期报告于2011年2月开始,至2012年8月完成。报告从8月开始出版,11月截止。用韩文先完成的报告则为韩方报告,用中文先完成的报告则为中方报告,内容都是一样的。第2期报告以不同的题目,分韩国方面与中国方面两本出版。这一报告被分发至包括两国首脑和外交部在内的主要政策机构。
记者:真是在非常重要的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绘制蓝图的作用。
李泰桓主任:在第2期报告的制作过程中,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也参与其中,所以意义重大。
记者:您一定非常重视中韩关系吧?
李泰桓主任:那一年刚好在举行中韩建交20周年庆祝活动。虽然8月24日是建交日,但为了考虑习主席的日程安排,庆祝活动改为8月末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此前中韩建交庆祝活动都是在酒店之类的场所举行,但那次因为习主席出席,所以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习主席参加了我们的报告提交活动,并在人民大会堂和两国专家一起合影留念。这张照片是完成第1期报告,首次召开两国执行委员会议时的照片。我当时担任韩方执行委员长,中方执行委员长是由社会科学院研究主任张蕴岭担任。
记者:习近平主席上台以后,反腐运动正在进行当中。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高层因此落马并受到处罚。您如何评价这一点?
李泰桓主任:反腐败运动是习近平政府上台以后提出的话题。我认为中国政府正在着重全力为扫除腐败而努力着,这需要一个过程。虽然近来有不少关于周永康的报道,但抛开个人,可以看得出政府斩断腐败链的决心。我认为中国正在进行的反腐败运动影响着整个社会。例如,以前没有重视的问题现在开始重视了。像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会议场所不允许选在奢华酒店等规定,会议用餐标准和酒水使用一切从简。这是为了整治各种不正风气而做出的努力。连外国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反腐之风,可见这将对中国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记者:7月3日,习近平主席访韩和中韩首脑会谈引起了韩国国民的广泛关注。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此次首脑会谈的成果。
李泰桓主任:若将此次首脑会谈看作去年首脑会谈的延长线,那么此次会谈便是一次更有深度、更有意义的首脑会谈。我仅谈谈其中的几点。从会谈可以看到两国首脑就中韩两国今后是否可以加深合作伙伴关系进行过深思熟虑的痕迹,且各自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加深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一项重要目标。两国首脑将合作伙伴关系分成4种,并一一列举。两国领导人并不仅仅局限于两国间的问题,而是为了地区和平与安定以及共同发展而作出努力,创造出亚洲的新型合作框架。进一步说,此次首脑会谈也是再一次确认双方在国际事务上合作伙伴关系的良好契机。我认为在这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最近日本安倍政权的右倾化步伐一直在持续。面对日本错误的历史观与慰安妇问题,以及解禁集体自卫权等行为,您认为中韩两国可以在哪些部分进行协力互助?
李泰桓主任:两国在很多方面可以进行协力互助。虽然在此次共同声明的全文中没有提及,但在附属文件中包含对慰安妇问题的共同研究部分。这是明确地向日本发出了信息。日本应就历史认知问题与慰安妇问题进行深刻反省与道歉,应共同为了亚洲振兴而努力。我认为不能再纵容日本按照一贯作风走下去,这也将成为中韩两国合作构建一个新型亚洲发展框架的契机。今后对于此类需要共同研究的内容则进行共同研究,以一种敦促日本改正错误的姿态,引导日本。这并非排挤日本,如果可以的话,应努力实现中日韩三国共同合作研究。由此可见,中韩间的合作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今年是中韩建交22周年。在22年间,中韩两国关系广泛而深刻的发展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您认为在今后的20年间,中韩关系又会如何发展下去?
李泰桓主任: 我从1990年开始到今天,一直关注着中韩两国22年以来的发展历程。这些年我一直往返于中韩两国之间,在各种研究过程也发现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韩关系得到了非常深入的发展。也由此可以期待在今后的10年、20年间,中韩关系将会迈向一个过去所无法比拟的崭新阶段。中韩两国的交流不仅仅停留在国家层面上,两国民间包括两国专家网络机制在内,也能向相互深入了解的关系发展,我相信这一定会实现。
记者:好的。非常感谢您的一番宝贵意见。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