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游須帶好“安全寶典” 五大招助你一路暢游【2】

交通出行:
安全之弦要繃緊
近年來,交通出行日益成為出境游安全的一個關鍵因素。
2013年,連接老撾會晒和泰國清孔的大橋順利通車,越來越多中國游客從雲南途經老撾,自清孔口岸自駕入境泰國。數據顯示,2013年從該口岸入泰的中國車為3117輛,隨后幾年數據大幅攀升。
然而,泰國的交通狀況並不為中國游客所熟悉。以2015年為例,全年共有33名中國公民因交通事故在泰身亡。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表示,其核心原因是泰國車輛為右舵左行,交通規則正好與中國相反。在一些車禍中,中國游客過馬路前習慣性地向左觀察車輛,但車卻從右邊撞來。
“我剛到印度時也難以適應這一點。中國游客初來乍到,對右舵左行肯定不太習慣。”常年駐孟買的中企員工衛先生對本報記者表示,當地公共交通大多不關車門,中國游客應特別注意安全。
在斯裡蘭卡,穿梭茶園的“高山火車”與“漂浮”海濱的“海上火車”,讓這個印度洋島嶼成為“擁有世界最美火車線的國家”。但不知何時起,在當地“挂火車”成為一些中國游客向往的獨特體驗。
斯裡蘭卡的一些火車甚至沒有車門,設施老舊且非常擁擠。2016年下半年,至少3名中國游客因坐火車不幸身亡。赴斯游客應慎重對待一些旅游攻略中提及的“挂火車”或探身車外的拍照方式,務必遠離車門,以免發生意外。
社會治安:
戰亂疫情莫輕涉
法國南部城市尼斯發生恐襲慘案后,附近的海灘空無一人。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攝
作為頗具競爭力的出境游目的地,法國一直備受中國游客青睞。但近年來的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讓中國游客赴法有所顧忌。
“2016年,法國博物館和名勝古跡吸引游客鮮有佳績。除蓬皮杜文化中心一枝獨秀外,凱旋門、盧浮宮、凡爾賽宮等名勝皆‘慘遭滑鐵盧’。”法國《歐洲時報》援引法新社報道稱,巴黎大區去年損失150萬游客,特別是中國和日本游客,“一系列恐襲案涼了他們的心”。
出境旅游,安全先行,社會治安水平成為中國游客選擇境外目的地時的重要考量指標。
“布隆迪、乍得、盧旺達等國是觀看瀕危山地大猩猩的好地方。若想在徒步旅行中邂逅非洲黑猩猩,請到烏干達基巴萊森林。”《非洲華僑周報》報道稱,有的游客為感受當地特色旅游冒險前來,但其中一些地區仍有戰亂和恐怖主義的安全威脅。對此,中國游客在探險新興旅游目的地時,應盡量避免前往。
除此之外,肆虐的疫情也需格外小心。近段時間來,外交部領事司轉發各使館提示,赴納米比亞游客應注意防范“剛果熱”疫情﹔在剛果(布)的中國公民應防范猴痘疫情,盡量避免與動物特別是野生猴類接觸﹔而巴西、蘇裡南等國黃熱病感染病例持續增加,中國公民應特別注意。
宗教禮儀:
入鄉隨俗當自覺
境外旅行時,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和宗教禮儀,也是游客“守規矩”的一項重要內容。
據泰國《世界日報》報道,泰國白廟主人察霖猜表示,部分西方游客在與寺廟椅子上的鋼鐵俠合影時,喜歡摟抱、親吻鋼鐵俠,導致其嚴重受損﹔一些游客甚至用腳指著佛堂雕塑讓朋友觀看,這種行為在佛教場所中是被禁止的。
尊重宗教禮儀,成為出境游客的一門“必修課”。在斯裡蘭卡,多位游客曾因拍攝獅子岩壁畫而被處罰。中國駐斯裡蘭卡大使館提示,當地有關文物禁止拍照,游客應注意攝影限制規定。參觀寺廟須穿著得體並脫鞋,在寺廟照相一般須得到許可。
從今年2月16日起,素有“歐洲后花園”美譽的突尼斯對入境中國游客實行免簽。政策利好加持,赴突熱潮可期,中國游客行前應多做准備,特別是要了解當地宗教禮儀。“除少數向游客開放的清真寺,一般情況下非穆斯林不可進入清真寺。”中國駐突尼斯大使館提醒游客,與穆斯林見面打招呼時可以握手,但部分傳統觀念較深的婦女不與男性握手﹔若想為當地居民拍照,請先征得其同意。
尊重禮儀、入鄉隨俗,做個“守規矩”的中國游客,進行自我道德約束,既有助於養成包容的品格,也將贏得世界的尊重。
→→更多旅游新聞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