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韩国人复杂议论“东北亚新局”:民间情感需改善 美国干扰得提防

环球时报赴韩国特派记者 胡锦洋

2018年11月08日09:36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充满东方文化气息的首尔三清阁。胡锦洋 摄

 

中国新闻代表团在韩国。  

  “半岛和东北亚走向共同繁荣的历史起点就在我们眼前,我们不能错失这奇迹般的机会。”这是韩国总统文在寅本月初在国会发表的施政演说中的描述。当他释放出“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很快将访问首尔”这一信息的同时,有关“金特2.0会晤何时何地举行”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朝韩、朝美关系向着积极的方向改善、日本首相访华以及有消息称朝日也在密切联系推进首脑会晤,东北亚正出现一片令人期待的新景象。日前,《环球时报》记者随中国新闻代表团到访韩国,与韩国外交官、媒体同行和学者深入交流,深切感受到:为早日实现东北亚共同繁荣,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政治安全机制、国民情感、经贸深度合作等领域化解难题、寻求突破。

  要避免的“暗礁”和“钟摆”

  中国新闻代表团抵达韩国仁川,走出机场看到的第一个场景是一群韩国大叔敲锣打鼓喊着口号。随团的韩国翻译说,这是出租车司机在抗议机场没能有效管理“互联网叫车”服务和打击黑车,影响到他们的生计。这一场景折射出当前韩国政府面临的难题——如何提振国内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等,这也导致文在寅的支持率一度跌破50%。不少韩国人士认为,由于国内经济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所以文在寅政府将寻求南北关系改善、推动半岛无核化与和平发展作为当前优先努力方向。“和平半岛”已成为韩国政府建设包容性国家和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条主轴。

  “和平半岛”的有效推进,需要相关各方更多沟通与互动。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学部部长、全球安全合作中心主任黄载皓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前半岛无核化进程与东北亚局势虽然向好的趋势发展,但还存在不确定因素,如朝美之间在对待去核与取消制裁的问题上步调并不一致,这导致未来半岛局势发展仍有碰上“暗礁”的可能。此外,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东北亚地区长期缺乏成熟、有效的安全机制,也可能让东北亚的发展因难以突破结构性难题而陷入“钟摆”困局。

  黄载皓随韩国国防部副部长徐柱熙刚参加完10月下旬在中国举办的香山论坛,就又前往日本参加有关东北亚安全问题的会议。在他看来,随着日本首相时隔7年后正式访华,中日关系改善已为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发展带来新契机,眼下当务之急是建立东北亚新的安全机制,让一些问题能有序解决,使稳定局面更加持久,不要因为一些突发问题“倾覆友谊之船”。

  一些了解中韩关系的资深人士认为,中韩双方已形成稳定、有效和深层次的沟通与合作,但两国关系还是会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有关“萨德”部署问题就是典型例子。期待韩国倒向中国一边是不切实际的,中方和韩方都可以接受的是韩国站在中美之间的“等距”位置,但美国更想在政治外交上捆绑“盟友”。在朝美之间,当前文在寅政府的主要角色就是做好“媒人”,尽最大努力协调两者的关系。因此,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访问首尔与“金特2.0会晤”成了最受韩国媒体关注的话题。

  “NAVER中国”爱讲韩中故事

  “尽管南北分离70多年,但我们是同一个民族、说着同一种语言。我们的情感永远不会被阻隔”。韩国外交部副发言人金德焕在与中国新闻代表团餐叙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在首尔一家冷面馆就餐时,代表团点了朝鲜冷面和韩国冷面,区别在于前者清淡,后者偏辣。陪同的韩方人士说,今年4月下旬朝韩领导人会晤时朝方用朝鲜冷面宴请韩方客人,此后,首尔很多冷面馆都排起长队,很多人专门来吃朝鲜冷面。

  尽管有这样的花絮,但相比东北亚国家间外交关系的快速变化,民众间的好感度改善显得略有滞后。受历史等原因影响,东北亚各国民间情感复杂,就像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粒石子,让产生的波纹完全消失肯定需要一段时间。黄载皓举例说,由于“慰安妇”等问题时常发酵,韩日民间的好感度并不高;韩中民间的情感也没有恢复到最好水平。

  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韩国《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所长韩友德对这个问题感触更深。在加入《中央日报》前,他曾在北京、上海当过《韩国经济日报》的常驻记者,有在中国长期工作的经历。为让韩国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在韩友德的主持下,《中央日报》两年前与韩国最大门户网站NAVER联手率先打造以国家为主题的订阅频道——“NAVER中国”。如今该频道订阅用户已超过150万,这在总人口约为5100万的韩国确实是个不小的数字。韩友德告诉中国媒体代表团的同行,这一数字代表韩国人对与中国有关的信息十分关注,“NAVER中国”的订阅人群主要是30岁至40岁的男性,频道内容偏重经济、文化、科技和创业,其中“在韩国的中国人”与“在中国的韩国人”的报道最受关注。但遗憾的是,这些与政治不相关的文章有时还是会遭到一些情绪化的韩国网民的攻击。韩友德说,在2017年底文在寅总统实现对中国的访问后,韩国民众的对华好感度有所回升。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有些没去过中国的韩国年轻人对中国缺乏了解,没有认真考虑过韩中关系的重要性,或许等他们进入职场或到过中国后,对中国的认识才会发生变化。

  如今在韩国的外籍人士约500万,其中约100万是中国人。在韩友德看来,韩国民众希望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但不少韩国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往往缺乏客观性。他认为,日本媒体也有类似问题,美国媒体则更甚。韩友德提了一些消除韩中两国民间隔阂的建议,如韩国媒体要给本国民众提供一个客观了解中国的资讯平台;两国媒体要在推动国民情感交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多报道在韩国生活、工作的中国人以及在中国的韩国人,讲述他们的故事,反映他们对彼此社会和文化的看法;控制网络上的恶毒帖子,不要让少数极端言论扩散。韩国记者协会会长郑奎晟在接受中国新闻代表团采访时表示,韩中建交26年来,两国媒体交流一直比较密切,希望双方媒体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发展、增进民众间相互了解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中日韩自贸区和美国的保护主义

  韩联社国际关系部宋友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与中国相关的资讯中,韩国民众对中国经济新闻最为关注。在韩国交流的4天时间里,每当记者问韩国媒体同行和外交人士“最关心的中国新闻是什么”时,得到的答案不约而同——中美贸易摩擦。韩国各大媒体最近一段时间连篇累牍报道,主要是担心波及韩国经济。有韩方人士表示,韩国经济非常依赖出口,而中国和美国是韩国产品的主要海外市场,是韩国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可以说“中美经贸如果感冒,韩国就会打喷嚏”。据韩友德介绍,中国股市下跌时,韩国股市也跌得很惨。

  中日双边贸易额和中韩双边贸易额都徘徊在3000亿美元左右,如果能建成中日韩自贸区对三国来说都是好事。不过,有韩国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与亚洲国家的贸易额连年增加,其中美国对全球贸易逆差有过半来自亚洲,中日韩三国占比最大。因此,改变对中日韩的贸易逆差局面成为特朗普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其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也对准了中日韩三国。由于东北亚是美国的传统利益区,美国人并不乐见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因此美国因素始终影响着这一谈判进程。可以说,要实现东北亚区域贸易领域的繁荣景象,也面临不小的外部压力。

  韩国之行令人难忘,特别是首尔有一处闹中取静之地——三清阁,这里曾是韩国高层举行会议的场所,如今成为百姓体验传统文化、品尝韩国宫廷美食的地方。三清阁散发着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随处可见汉字书写的中国古代诗句。韩国外交部在三清阁东白轩宴请中国媒体代表团,按当地人的说法,东白轩这三个字的寓意是“从东方传来瑞兆”。在《环球时报》记者看来,也许,韩国也在等待着瑞兆。

  →→更多文体新闻

(责编:申玉环、李美玉)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