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韓國頻道>>社會

【環時深度】韓國教師遭霸凌被指“動搖國本”

2023年09月21日09:37 | 來源:環球網
小字號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韓雯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張健】今年7月,韓國首爾小學教師李敏秀(化名)疑似在遭到學生家長惡意投訴后自殺,這成為壓垮韓國教育界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李敏秀的四十九日祭上,約20萬教師舉行抗議,要求政府保護他們的權利。此次事件在韓國社會掀起巨浪,也暴露出該國存在已久的教師遭家長和學生霸凌現象。有調查顯示,韓國99.2%的受訪小學教師都有過權利被侵害的經歷。那麼,處於東亞文化圈的韓國,其尊師重教傳統為何不再受到所有人的重視?這會給韓國社會帶來什麼影響?其他國家從中能吸取什麼教訓呢?

7月20日,首爾南部的一小學前門,哀悼者排隊向自殺身亡的老師表示哀悼(韓媒)

  一些家長已經“權利中毒”

  “我的胸口感覺好緊繃。我覺得我要倒下了。我什麼都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在哪裡。”據BBC報道,今年6月5日,在韓國首爾擔任小學教師的李敏秀(化名)在日記中描述了當她進入教室授課時席卷全身的恐懼。“好想放棄。”7月3日,她繼續在日記中表達對工作的迷惘。兩周后,這位僅僅任職兩年的老師就在教室儲藏室中自殺。

  李敏秀表弟朴斗勇(音)之后去整理了表姐居住的公寓。他努力不讓自己在房間哭出來,那裡隻留下表姐養的金魚。他發現,李敏秀床邊放著一堆一年級學生的圖畫,學生告訴老師他們有多麼愛她,而另一邊卻是一堆關於如何面對抑郁症的書。李敏秀的家人透露,在她自殺前的幾個月裡,這位老師一直受到學生家長轟炸般的投訴和抱怨。此前,她的一名學生用鉛筆劃傷了另一個同學的頭皮,她不得不與兩家家長持續溝通。自殺前,李敏秀疑似遭到學生家長的惡意投訴。

  李敏秀的死亡在韓國引發震動,也讓韓國教師長期飽受家長和學生霸凌的奇怪現象暴露在世人面前。在李敏秀去世一個多月后,韓國又有3名教師自殺,而有輕生念頭的、在學校受到學生攻擊的以及因為工作去看精神科醫生的老師,還有很多。

  李敏秀自殺后僅3天時間,韓國教師們就在一個網絡平台爆出2000多個學生或者學生家長霸凌老師的事件。根據這些老師的描述以及媒體的報道,今年7月,釜山一所小學三年級的一名學生狠踢一名女教師,導致她骨折后在醫院住了3個星期。還有老師表示,一名學生經常抓她的頭發、打她的臉,以至於這位老師的眼鏡被打破。也有老師表示,他們可能因為管束有暴力行為的學生,而被家長舉報虐待兒童。

  韓國《亞細亞經濟》稱,一些家長已經“權利中毒”。許多老師說,很多學生家長經常把他們逼到崩潰邊緣:每天甚至周末,家長們可能不間斷地撥打老師的私人電話,可能一次抱怨好幾個小時。還有家長在群裡分享騷擾老師的辦法:如果老師不接你的電話,可以用其他人的手機繼續撥打。一些家長還向老師提出無理要求,如果這些要求沒被滿足,他們就對老師進行投訴。韓國一位老師告訴BBC,有家長要求她每天早上打電話叫醒孩子,她在拒絕這一要求后被家長投訴。

  韓國全國小學教師工會今年7月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 99.2%的受訪小學教師都有過權利被侵害的經歷,近半(49%)老師曾被學生家長惡意投訴。一名韓國家長向BBC透露,他擔心投訴問題已經失控了。

  惡劣的教學環境導致很多韓國教師出現心理和精神問題,教師自殺人數不斷上升。有數據顯示,26.6%的韓國受訪教師表示最近5年間因權利被侵犯接受過精神科治療或咨詢﹔2022年,韓國教師因抑郁而就醫的次數超過15.8萬次,較2018年增加80%﹔從2018年到今年6月,韓國有100名公立學校教師自殺身亡,這還不包括私立學校教師,因此實際自殺身亡的教師人數會更高。

  兩項法律法規一味強調學生的權利

  韓國京畿道教職員工會透露,在過去5年,舉報教師虐待兒童的案件達1252件,其中有676件(53.9%)被撤訴。同期,所有虐待兒童案件的立案率僅為14.9%。這表明學生和家長對教師的很多指控是不分青紅皂白的,而讓這些學生和家長有恃無恐的,是韓國分別於2010年和2014年通過的兩項法律法規,包括2010年制定的《學生人權條例》和2014年通過的《兒童福利法》。

  據《韓國時報》等媒體報道,《學生人權條例》禁止體罰學生以及教師對學生的任何歧視性行為。《兒童福利法》則籠統地規定,傷害兒童的健康或福利,或實施身體、精神或性暴力,構成虐待兒童。《學生人權條例》一味強調學生的權利,給學生們造成“不履行義務也可以”的錯誤印象。同時,該條例忽視了教師的權利,導致課堂紀律的消失和老師權威的下降。根據《兒童福利法》,被指控虐待兒童的教師會被自動停職,並受到法律懲罰。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此前發文稱,韓國一些家長和學生利用這些法律法規籠統和模糊的性質,將教師的一些行為和教導定性為虐待兒童,例如老師微笑不夠或者叫醒上課睡覺的學生,這些都會導致學生或家長投訴。根據韓國《教育官員法》,學校可以取消那些因涉嫌虐待兒童而接受調查教師的教職。與此同時,韓國沒有對遭受虐待、被投訴以及被起訴的教師提供足夠的法律和行政支持。教育當局通常讓教師們自己面對所有的投訴、辱罵和訴訟。雖然教育部為教師提供法律咨詢,但這項服務人員不足,大多數時候效率低下。

  韓國很多教師表示,上述法律法規扭曲了教師與學生和家長的互動。近期一項調查發現,韓國9/10的教師生活在被指控虐待兒童的恐懼中。四年級教師車允京(音)表示,一旦老師和學生出現爭吵的苗頭,學校往往會對教師採取停課或強制休假的措施。即使沒有外部壓力,接受調查的教師也可能因為影響學校教學和學生上課而自願離職。當教師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學校通常會忽視他們遇到的問題,例如一所學校的教師因學生家長的無理索賠跳樓自殺后,學校將其死亡輕描淡寫為“個人原因導致的墜落事故”。

  “這一觀念的基礎就是扭曲的資本主義屬性”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最近20來年特別是最近10年,韓國教師被學生和家長霸凌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以前,韓國是一個極其尊重教師的社會,“老師的影子也不能踩”的古語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但是現在,這種氛圍越來越淡了。《環球時報》駐韓國記者聽說,韓國一些家長特別是有錢的家長,很反感老師批評孩子。

  有觀點認為,韓國侵害教師權利事件的增加以及教師權威的下降,和該國教育政策的變化有關。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曉玲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韓國上世紀70年代推出“平准化教育”政策后,社會競爭烈度不降反升,該舉措導致課外補習等“私教育”更加火熱,導致“公教育權”逐漸崩塌,教師權威下降。

  《環球時報》駐韓國記者認為,導致上述現象的原因之一是該國經濟狀況和社會文化的改變,是消費至上主義思潮的影響。首爾國立教育大學教授金奉載表示,由於韓國經濟快速增長,許多家長都受過高等教育,他們經常瞧不起老師,認為自己繳稅支付了教師的工資,因此應獲得消費者的權益。韓國忠南大學心理學教授全佑榮(音)認為,這與韓國社會將所有的人際關系視為交易的傾向吻合,部分家長認為送孩子去學校就是花錢買服務。韓國《亞細亞經濟》認為,這一觀念的基礎就是扭曲的資本主義屬性。

  “和韓國的國際化進程有關,”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東北亞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笪志剛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韓國社會在轉型的過程中,不斷受到外來文化沖擊,固守儒家文化的傳統逐漸發生變化,這一變化的核心標志就是韓國年輕人對歐美文化的崇尚,信奉個人主義。笪志剛認為,韓國社會並非完全拋棄了儒家文化尊師重教的傳統,但在經濟環境不景氣、少子老齡化現象加劇的情況下,教育領域也出現嚴重內卷、教師職業危機感變強的問題。笪志剛還提到,在人口高速增長、經濟高度發展的過去,韓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大,在一片向上的氛圍下,韓國社會對教育界人士相對比較尊重,學校和教師處於相對強勢的地位。不過,如今韓國深陷少子化泥潭,不少學校的招生都出現問題,面臨合並甚至被關閉的生存危機,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的位置也隨之出現變化。

  “助長這種投訴(老師)文化的是韓國社會的激烈競爭。”BBC稱,在韓國,幾乎一切都取決於學業成績。過去韓國家庭平均生育5到6個孩子,但現在多數家庭隻有一名子女,這便意味著這些家庭“隻有一次成功的機會”。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董向榮表示,韓國是一個教育內卷嚴重的國家,無論是老師、學生還是家長,都處於高度焦慮狀態,這種焦慮情緒會相互刺激,導致彼此之間的不信任,最終催生出惡意投訴、霸凌教師的現象。

  教育體系可能崩潰

  據BBC報道,韓國教師受霸凌現象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未來該國學生可能找不到老師了。根據一項調查,絕大多數韓國教師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年曾考慮過辭職。有近六成(58.2%)的受訪教師表示,如果重新投胎,不會選擇教師這一職業。《環球時報》記者認識的韓國家長,大多數都希望學校能夠對學生嚴加管教。不過,現在的韓國教師很難對學生進行有效管束。

  “侵害教師權利和‘教室崩潰’已經超過了限度,達到了動搖國家根本的地步。”韓國嶺南大學前校長李孝秀(音)日前發出警告。李敏秀自殺消息傳出兩天后,韓國神經精神病學協會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硬的聲明,稱韓國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機制,為教師提供支持,保護他們免受虐待,“如果我們繼續隻強調學生的人權,而忽視教師的權利,韓國的教育體系將會崩潰”。

  韓國教育界的問題已經蔓延到其他領域。“家長扭曲的權利意識已經成為阻礙社會正常運作的原因。”韓國《中央日報》稱,一些家長的無理取鬧行為也在醫院上演。一些家長稍有不滿就對醫生發火,在社交媒體上發帖誹謗醫生和醫院,而醫院也不得不分出精力來應對這些問題。結果就是孩子們生病時可以去的醫院越來越少,選擇讀兒科醫學院的學生也越來越少。

  韓國政府已經承認校園裡出現了問題。它向教師發布了新的教育指南,相關措施包括老師們可以把有干擾行為的學生“請出”教室等。韓國教育部長官李柱浩表示,他希望這些措施“能夠使學校恢復正常”。不過,很多韓國人強調,不僅僅是教室出了問題,整個國家的教育體制都亟須改革,社會對於何謂成功的狹隘定義亦需要改變。

  王曉玲認為,韓國教育已陷入“學生累、家長花錢、教師痛苦”的怪圈,所以保証以公立教育為主的教育模式,以及學校擁有教權至關重要。此外,要盡量擺脫“學歷社會”,為學生提供更多成才路徑。對其他國家來說,韓國教師遭霸凌的現象也值得反思。詹德斌說,需要確立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確立學校內、教室內教師的權威尤為重要,不能只是單方面從學生人權的角度、師生平等來看問題,導致教師失去自豪感。不能無限地以學生為中心來評價教師,最后導致教師們隻能看學生喜歡不喜歡、開心不開心而進行教學和管理,對學生的錯誤行為也隻好睜一眼閉一眼,結果最終害的是學生,也是國家。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