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芯片禁令”啟動,目標直指中國,韓媒:韓國企業高興不起來

2023年03月02日11:13  來源: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商務部周二發布一系列文件,啟動《芯片與科學法案》有關芯片補貼的申請程序,意味著這一主要目的為了限制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芯片禁令”正式實施。不過,相關補貼申請程序除了規定“必須限制在中國等國家擴大半導體產能”外,還包括“從免費設立幼兒園到必須與政府共享超額利潤”等眾多嚴苛規定,這不僅引發了在中國有大量投資的韓國等芯片生產商的質疑,美國相關企業也紛紛抱怨。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1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美國這些措施是想要把所有的芯片研發、生產、制造能力集中到美國去,並主要支持英特爾和高通這樣的美國本土公司,即便盟友的芯片產業也要限制。這些措施將會大大擾亂全球產業布局,但不可能阻止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

  針對目標直指中國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啟動總額達390億美元的芯片制造與研究補貼申請程序。根據《芯片與科學法案》,接受補貼的企業還將得到25%的投資稅收抵扣,整個補貼額約520億美元。報道稱,拜登政府提供巨額補貼的目的是為了讓芯片制造重回美國,重振美國軍事、科技以及制造業優勢。

  美國CBS稱,商務部長雷蒙多周二在啟動補貼申請程序時聲稱:“從根本上說這是一項國家安全倡議,我們不會向任何提出請求的公司開出空白支票。”報道稱,有關補貼的“國家安全”條款規定,企業要想爭取到補貼資金,“必須限制在中國等‘受關注國家’擴大半導體產能的能力”。如果公司“在知情的情況下與引起國家安全擔憂的外國實體進行任何聯合研究或技術許可工作”,它們將不得不退還收到的所有資金。此外,相關企業還“必須致力於在美國半導體產業進行投資,在美國建造研發設施”,“必須承諾使用美國生產的鐵、鋼與建筑材料”等。報道稱,這些措施的最大針對目標是中國。拜登政府試圖限制全球芯片制造商向中國出口技術。

  除了“國家安全”條款外,企業申請補貼還必須遵守各種繁雜的規定,比如企業將被禁止把補貼資金用於向股東發放紅利或回購自家股份,為員工提供免費托幼服務,還“必須與政府分享超額利潤”。對此,就連美國企業也抱怨不停。彭博社稱,巨額補貼的一個主要風險是這些錢可能最終會被浪費掉,比如被企業用於向股東發放紅利或用於回購自家股票。近些年來,美國芯片公司習慣花巨資用於購買自家股票以提高股價,而不是投入研發。英特爾近年來已花費超過1000億美元回購自家股票,這樣做股東能得到更多紅利,管理層也能有更高薪酬,但這對企業技術發展不利。一些議員質疑把納稅人的錢白送給芯片巨頭是否明智。

  此外,相關企業必須為員工提供免費托幼服務也被認為是使長期支持民主黨的中高收入階層受益。美國兒童保育政策專家哈斯珀警告,把免費托幼服務同就業捆綁在一起而不是將其視為公共產品,將使數以百萬計為生活掙扎的低收入家庭出局,導致低收入家庭的兒童保育危機越滾越大。

  韓國“高興不起來”

  美國啟動芯片補貼申請,明顯企圖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芯片企業選邊站,特別引發韓國的不安。根據韓聯社3月1日的報道,韓國外交部一名官員透露說,韓國政府正通過多種渠道與美方進行溝通,努力避免已在華進行投資的韓企受到不利影響。

  “沒有免費的午餐,韓國企業正為美國‘芯片禁令’細則而苦惱”,《韓國經濟》1日稱,隨著美國商務部公布補貼實施細則,三星、SK海力士等韓國芯片和半導體巨頭正在為是否申請美國補貼而進退兩難。一旦接受補貼,不僅未來10年不能在中國投資芯片和半導體產業,還有諸如在美國工廠內設免費幼兒園等各種過分要求。這些韓國企業在中國有大量投資,三星西安工廠生產的NAND閃存芯片佔公司總產量的40%﹔SK海力士無錫工廠和大連工廠的產量佔公司DRAM總產量的50%和NAND閃存芯片產量的20%-30%。

  “從免費設幼兒園到共享超額利潤,面對提高門檻的美國芯片補貼,韓國企業高興不起來”,《首爾新聞》1日報道稱,以補貼為誘餌,拜登政府成功“吸引”三星、台積電等海外芯片巨頭在美投資數千億美元設工廠,但從發布的補貼申請細則來看,美國政府是徹底以本國利益為中心。英特爾等美國公司在中國沒有先進的生產基地,這與三星、SK海力士等海外芯片制造商形成鮮明對比。此外,三星等公司在美國新設制造工廠,向員工提供免費托幼服務,將比美國公司付出更多成本。按照美國政府公布的細則,在美進行大規模投資的三星和SK海力士很可能被納入“超額利益共享”范疇。由此,包括韓國在內的海外芯片巨頭正陷入是否應該在美大規模投資的苦惱。

  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以及出台的這些補貼措施,根本沒有公平性可言。隻要是美國企業就支持,即便盟友也要限制發展,對中國則極力扼殺,這是美國政府最根本的戰略思路和方向。從美媒日前披露出的消息來看,三星、台積電等外來廠商都不在第一批補貼名單中。顯然,美方的補貼細則就是在貫徹這樣一種思路。這些外來公司不該感到“委屈”,因為它們本來就是被限制的對象。

  海外公司已“感到劇痛”

  實際上,到美國進行投資的海外芯片公司已經“感到劇痛”。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報道稱,台積電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質疑,高昂的成本、管理難題、生產材料短缺,讓項目陷入困境。此外,多名台積電員工表示,由於潛在的文化沖擊,員工不太願意被派往美國。報道稱,這使外界更加相信,台積電赴美設廠是一個美方逼迫之下的政治選擇,這是“一個糟糕的商業決定”,“對台灣和台積電幾乎沒有任何好處”。上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台積電透露,受人力開支、許可証、合規性和通脹影響,赴美設廠成本至少是台灣的4倍。

  與此同時,作為韓國主力出口產品的芯片和半導體2月份出口大降42.5%,使當月韓國貿易逆差再次加大。韓國貿易逆差已持續整整12個月,為25年來的首次。韓國《中央日報》1日稱,半導體是韓國的主要出口產品,佔韓國總出口額的20%,而其中55%是出口到中國。韓國接連逆差究其原因是,半導體和中國因素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項立剛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和半導體市場。在美國的壓力下,韓國等芯片企業如果對中國採取“剝離生產鏈”行動,那麼自己也會因此走上絕路。他說,美國大搞補貼本身就違反其鼓吹的自由市場經濟原則。美國憑著霸道、霸凌和霸權,可以強令海外芯片企業到美國設廠。但是,這些企業在美國建廠成本高昂,運營成本增加好幾倍,競爭力將大打折扣。從這些角度而言,美國現在的這種做法完全違背了市場規律,它將會大大擾亂全球產業布局,但不可能阻止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

  【環球時報駐美國、韓國特約記者 蕭達 劉海生 環球時報記者 樊巍 陳康 陶短房】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