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韓國頻道>>中韓交流

中國動力電池進軍韓國本土市場 攜手邁向碳中和

2022年07月28日17:26 | 來源:人民網-韓國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7月28日首爾電(申玉環、實習生程安康) 近年來,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多國就通過合作減少碳排放達成共識。2020年,中國與韓國相繼宣布“碳中和”目標。

       中韓建交30年來經貿合作實現長足發展,包括在新能源領域互利共贏。韓國現代起亞本土在售新車型搭載中國寧德時代的三元電池,正是中韓新能源領域合作的縮影。

       過去,現代起亞內銷的Niro舊款車型隻搭載韓國本土電池﹔如今,新上市的Niro2選擇了中國電池。現代起亞汽車工作人員表示,中國寧德時代的電池符合安全質量標准,預計后期還將搭載於Niro外銷車型。

       此次中國電池進軍韓國本土市場,體現了中韓兩國在綠色低碳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邁向碳中和。

       韓國車企顛覆傳統 不再“專寵”本土電池

       韓國動力電池產業實力雄厚,擁有LG新能源、SK On以及三星SDI等頭部企業。長期以來,為推動韓國本土動力電池發展,韓國車企僅採用國產電池。此次現代起亞將寧德時代引入韓國本土市場,堪稱韓國車企業界的全新突破。

       據業界消息,除寧德時代外,韓國雙龍汽車也計劃在明年上市的新車型上搭載其與中國比亞迪共同研發的動力電池。

       韓國車企顛覆傳統,不再“專寵”本土電池。韓國中國經濟金融研究所所長全炳瑞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全球原材料短缺以及價格上漲加深了韓國車企動力電池供應鏈的不穩定性。中國擁有相對豐富的電池原材料,具備完善的電池生態系統。起亞汽車此次將寧德時代加入韓國國內市場供應商名單,目的在於確保其電池供應鏈的穩定性。

       電池的安全性也是韓國車企重點考慮的因素。據韓媒報道,現代汽車旗下的一款純電版車型上市后曾出現多起自燃事故,后經韓國國土交通部調查,起火事件的源頭是動力電池組件問題。

       對此,現代汽車採取了緊急召回措施。據了解,雖然電池供應商在此次事故中承擔了大部分損失,但此事件嚴重影響了現代汽車的品牌聲譽。這才讓現代汽車不得不開始尋找替代方案,也成為寧德時代進入韓國國內市場的一大契機。

       為什麼是中國動力電池?

       韓國車企為何選擇中國動力電池?中國動力電池技術先進、產量高是重要原因。

       在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強的企業中,中國企業佔據6席,市場份額約為48%。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為296.8Gwh,其中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全球裝機量為96.7GWh,市佔率達32.6%。同期,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共計154.5吉瓦時,約佔全球裝機量五成。在車用動力電池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110.1吉瓦時,同比增長109.8%。其中三元電池裝車量佔比41.4%,同比增長51.2%﹔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佔比58.5%,同比增長189.7%。

      據統計,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使用量2017-2021年連續五年排名全球第一。“寧德時代產品的安全可靠性、產品質量穩定性處於行業領先水平,成本上具有規模採購、本地化供應優勢,能量密度、充電速度、循環壽命等指標具有國際競爭力。”寧德時代相關人士表示。

      中國動力電池技術不斷進步。作為動力電池全球領跑者,此前寧德時代主力產品以成本和效率較低的磷酸鐵鋰電池為主,后重點發展先進的三元電池。今年6月,寧德時代發布第三代CTP——麒麟電池,體積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達255Wh/kg,可實現整車1000公裡續航。

       此外,據韓國首爾廣播公司SBS報道,除考慮加強動力電池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多樣性外,起亞選擇寧德時代也考慮到成本因素,與韓國國產電池相比,寧德時代具有較強的價格優勢。

       中韓新能源汽車行業合作前景廣闊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核心之一。中韓兩國均在發展動力電池上持續發力。近年來,中國和韓國已成為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領先國家。

       得益於市場體量龐大、政府政策支持,中國新能源汽車一片藍海。在此背景下,韓國車企若將中國市場視為“重中之重”,全面布局產業鏈上下游,勢必將取得不俗成果。此次起亞汽車搭載寧德時代電池,也是打開中國市場的一種契機。

       全炳瑞表示,中韓在新能源領域既相互競爭,又相互補足。寧德時代打敗韓國企業成功進軍韓國國內市場,一方面証明了中國動力電池技術的成熟,這會促使更多韓國車企與中國電池企業建立合作。另一方面,考慮到韓國車企進軍中國市場是必然趨勢,后期韓國車企與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必定會進一步加強合作。

       業界人士指出,中韓兩國未來都離不開綠色發展,雙方深化電動汽車產業領域合作,既符合兩國低碳發展共同目標,又能拓展兩國經濟共同利益。    

  →→中韓交流相關新聞

(責編:吳三葉、周玉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