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談完后,中日韓FTA怎麼走

2019年12月10日08:40  來源:環球網
 

  本報赴日本、韓國特派記者 張 旺

  中日韓自貿區第十六輪談判首席談判代表會議,11月底在韓國首爾舉行。三方在共同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基礎上,就進一步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打造“RCEP+”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深入交換意見。此前,RCEP16國領導人在曼谷舉行的第三次RCEP領導人會議結束后發表聯合聲明稱,15個成員國已結束全部文本談判及實質上所有市場准入談判,准備明年簽署協議。那麼,“RCEP+”是什麼樣的自貿協定?中日韓如何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的當下推動三方之間經貿?在本輪中日韓自貿談判舉行前夕,《環球時報》記者帶著這些疑問,借助“2019中日韓記者聯合採訪”活動,對三國政府和學界進行了採訪。

  何為RCEP+

  在RCEP16國領導人聯合聲明發出后,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在例行吹風會上介紹說,這次領導人會議正式宣布15個成員國整體上結束談判,就標志著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化、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建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早在今年4月在中日韓自貿區第十五輪談判上,三方便一致同意,打造“RCEP+”自貿協定。何為“RCEP+”?中國商務部有關人士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提問時表示,“RCEP+”可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貨物貿易領域,三方將在RCEP基礎上,積極探討進一步降低關稅水平,使三國更多產品享受優惠市場准入待遇﹔二是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三方同意將以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服務貿易和投資市場准入談判,探討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開放的可能性﹔三是規則領域,三方探討進一步提升相關規則議題水平的可能性。

  日本外務省有關人士在談及“RCEP+”時認為,RCEP和中日韓FTA可以共同推進,但不會出現把RCEP達成的協議直接拿到中日韓FTA的情況。

  “要與時俱進。”韓國國際貿易協會的研究人員表示,韓國2007年與東盟簽署的FTA沒有涉及知識產權和跨境電商,這次RCEP加進去。因此,中日韓FTA談判應根據當前三國貿易結構加進新的內容。

  益處不止於三國

  參加“2019中日韓記者聯合採訪”活動中,《環球時報》記者發現,三國都對達成“RCEP+”高水平FTA的積極影響充滿期待。中國商務部認為,三國在經濟和產業發展方面各有優勢,建立中日韓自貿區有助於充分發揮三國間的產業互補性,促進三國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將助於消除或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擴大市場規模,進一步促進區域內各類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和競爭力,最終實現共同繁榮。此外,中日韓三國分別是世界第二、第三和第十一大經濟體,GDP合計佔全球20%以上,佔亞洲70%以上。三國攜手推進中日韓FTA、RCEP等本地區重要的一體化進程,是三國堅定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路徑。

  韓國國際貿易協會也從對韓有利的角度進行闡述。該協會研究人員認為,韓國已和很多國家簽署FTA,一旦中日韓也能簽署,那麼韓國在面對中國或日本時,可利用的FTA選項會變多。比如,韓國一件產品進入中國,那麼就有中韓FTA、RCEP和三國FTA的規則可供利用,韓國可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FTA條款。另外,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中國市場進口的美國產品在減少,日韓產品與美國產品相比更有優勢。一旦三國簽訂FTA,日韓產品在中國的競爭力會更強。同時,中日產品在韓國的競爭力也會增強,尤其對韓國中小企業構成壓力。但這種外部壓力並不都是壞事,能夠促使韓國中小企業加強創新,增強自身實力。

  今年8月的中日韓外長會議上通過了《“中日韓+X”合作概念文件》,三國將在協商一致基礎上探討同其他國家開展互利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日本外務省有關人士認為,中日韓企業聯合開發第四方市場已經出現萌芽,現在最重要的是建立共同規則,因此推進三國FTA有重要意義。

  在日本橫濱開設研究所的OPPO公司表示,雖然沒有從貿易方向關注三國FTA,但是以該公司多年的招聘經驗來說,他們也是希望FTA能早日簽訂,從而實現人才在三國間更自由便利流動。

  不過,三國FTA談判進程依然面臨不少障礙。中國商務部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日韓三國在制造業和農產品等領域有不同利益訴求。

  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則表示,在關稅結構上,三國有很大差距。以日本為例,日本對進口55%的產品征收零關稅,30%征收5%不到的關稅。相比之下,中韓征稅相對較高,那麼FTA追求的減免關稅對於日韓來說壓力會更大。此外,歷史遺留問題也時常阻礙三國經濟合作與貿易。

  “辦法永遠比困難多”

  因為強征勞工等歷史問題,日本和韓國自今年7月產生經貿摩擦且未有明顯緩和跡象。《環球時報》記者在三國採訪中發現,同行的日韓記者的提問也繞不開相關話題。日本外務省有關人士在回答提問時表示,縱觀歷史,日中、日韓都有關系不好的時候,但這不是主要方面。三國關系無法切斷,如果沒有交流,經濟就無法進步。三國在簽署FTA上有共同利益,因此要放眼長遠。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有關人士則認為,韓日兩國經濟界要加強交流,短期內也許見不到起色,但長期會得到改觀。

  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則是另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浦田秀次郎認為,美國把貿易赤字歸咎於全球化和中國,想通過保護主義縮小赤字是不正確的。美國錯誤地認為貿易赤字導致就業危機、收入差距拉大。而政治人士把收入差距拉大轉嫁給外國更容易獲得國內支持,因此採取保護主義,從而對全球供應鏈和世界經濟都造成負面影響。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庄芮也認為,面對這種傷害,三國唯一能做的就是團結,通過一系列合作強化價值鏈關系,通過FTA的簽訂,降低貿易壁壘投資壁壘,降低市場成本,讓企業面對外部沖擊的時候,能有更強的應對能力。

  庄芮說,中日韓FTA談判要有更大的靈活性,以處理談判難點。在有些條款商談中,不妨通過其他方式給予階段性解決,防止因為一些問題僵在那裡,阻礙整個談判。比如印度現在不參加RCEP,那麼不妨相對靈活地留個位置給它,先推進其他方面,並隨時歡迎它回來。這些靈活的方式是我們需要共同思考的,因為讓整個談判繼續往前推是最重要的,不要在一些細節上受到阻礙。中國有句話,“辦法永遠比困難多”。

  →→更多經濟新聞

(責編:汪璨、吳三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