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連世界:舌尖上的安全 各國如何保障?

2019年12月09日10:27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原標題:網連世界:舌尖上的安全 各國如何保障?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舌尖上的安全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它關系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問題是世界通病,發展中國家受此困擾,發達國家也難以避免。縱觀全球,盡管多國擁有比較健全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和制度,但惡性食品安全事件仍屢見不鮮,凸顯了食品安全形勢的嚴峻。

  全球食品安全問題頻發

  近年,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2018年3月,澳大利亞近20人因食用甜瓜感染李斯特菌,其中4人死亡。經新州食品安全部門証實,涉事甜瓜來自新州一個種植戶。隨后,涉事甜瓜的生產企業被勒令停產。因該種植戶是一家出口商,澳大利亞當局也隨即展開調查,確認被污染的甜瓜是否已經出口海外。同年,澳大利亞發生過多起水果藏針事件,包括“草莓藏針”“香蕉藏針”“蘋果藏針”等,嚴峻情況使全澳食品安全亮起紅燈。

  不久前,德國牛奶公司與福德賽蘭公司宣布,因個別乳產品被檢出嗜水氣單胞菌和豚鼠氣單胞菌,決定在全德范圍內召回所有脂肪含量為1.5%的1升裝低脂牛奶。德國牛奶公司發言人奧利弗·巴特爾特表示,這兩種病菌可導致嚴重腹瀉等病症。

  《2018年全德食源性疾病報告》顯示,2018年德國出現食源性疾病案例416起,造成至少2476人患病、324人住院以及11人死亡。從病原分析,佔比最高的分別為彎曲杆菌(41%)和沙門氏菌(31%)。其他致病因素還包括諾如病毒、甲肝病毒、志賀氏菌等。而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則包括飲用沒有煮熟的牛奶、食用受到病菌感染的雞蛋和蛋制品等。報告發布機構還對其中38起檢驗証據較為充分的案例進行了深度分析,指出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最頻繁的食物是牛奶(生奶),共發案10起,佔比26%。從事故地點來看,佔比最高的是居家場所和中小學及幼兒園,發案10起,佔比26%﹔在餐館、咖啡廳等公共餐飲場所發生食品安全事故5起,佔比8%。

  法律法規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在韓國,首部食品安全有關法規是於1962年制定的《食品衛生法》。2004年,韓國爆出了“垃圾陷餃子”風波,引發了大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同時也暴露出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監管不力。因此,韓國政府在2008年大幅修改了《食品衛生法》,同時還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近年來,韓國政府不斷完善有關法律法規,致力於構建良好的食品安全體系。

  《食品衛生法》的立法目的在於預防食品安全危害,提高食品營養品質,增進國民健康。該法對食品、食品添加劑、標識、包裝、檢查標准、經營許可、處罰標准等做出了詳細的規定。《食品安全基本法》是韓國關於食品安全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統籌分散在各部門法中的食品安全政策,提高了政策的執行效率。該法明確了國民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權利、義務和國家及地方政府的相關責任,規定了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調整等基本事項,保障國民的飲食健康安全。

  此外,韓國還頒布了《食品產業振興法》《保健食品法》《兒童飲食生活安全管理特別法》《食品企業振興法》《關於食品等的標識標准》等多部與食品有關的法律法規,涵蓋了食品安全的方方面面。

  德國擁有較完備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其中,涉及食品立法的相關條例多達200余個。同時,作為歐盟國家,德國必須執行歐盟統一的食品安全條例。然而,從監管的層級和職能上看,在德國,對食品質量的控制主要是企業自己完成的,參與食品生產各環節的所有企業都必須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安全檢查,並記錄相關信息。各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主要承擔外部監管工作。各州政府負責地方機構的組織及人事安排等。到聯邦層面,消費者保護與食品安全局就隻負責總體的協調工作。

  澳大利亞食品以安全高品質著稱。作為世界主要的食品及農產品出口國之一,澳大利亞食品工業為其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澳大利亞已經搭建起聯邦、州、地方政府多層次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各級部門協同管控。聯邦政府負責統一食品標准、食品對外貿易、檢驗檢疫等法律法規制定,州和地方政府負責轄區內的食品安全監管。包括聯邦、州在內的多級部門對食品衛生的監管都是覆蓋全產業鏈條的。從初級農產品、食品生產加工到銷售全過程,都實施嚴格的把控標准,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以澳新食品標准局為例,該組織負責制定整個食品供應鏈標准,制定食品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的衛生標准,制定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限量,還負責協調食品監測和食品召回系統等。

  澳新食品標准局是依據1991年頒布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食品標准法》成立的獨立雙邊法定機構,由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食品方面的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實施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正在積極持續地對從業者和消費者進行食品安全普法教育,包括澳大利亞食品安全研究所等一系列機構還提供國家認可的食品安全培訓課程,如食品安全督導員課程。根據法律要求,大部分澳大利亞食品企業必須雇佣一名食品安全監督員。

  堅持“零容忍” 各國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食品安全監管必須堅持“零容忍”。隻有提高違法成本,才能為食品相關從業者拉好警戒“紅線”。

  韓國法律規定,在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時,相關經營者應當向民眾告知事實並努力召回流通中的相關食品等。經營者在召回相關食品時,還應向消費者公開召回理由、召回計劃及召回現況等。此外,法律規定,未經許可、申報或登記進行制造、加工並銷售對人體有害的產品的行為構成犯罪,將被處以無期徒刑或5年以上有期徒刑。

  完善嚴格的法律法規帶來了韓國食品安全事件的逐年減少。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違反食品添加劑標准的事件比2016年減少了53起,違反《食品衛生法》等相關法律並召回食品的事件為228起,相較2016年減少了32%。

  韓國政府為解決企業在食品召回方面缺乏主動性、召回信息傳達不及時及退貨程序復雜等問題,建立了“消費者綜合支持系統”,將分散的召回商品信息進行整合並公開。該網站不僅對相關食品的召回原因進行了簡單說明,還詳細介紹了受害案例及召回程序等,極大方便了消費者。同時,韓國農林水產部和食品藥品安全廳還開通了舉報電話和網上舉報通道,根據舉報情況對舉報人給予適當獎勵,最高獎勵金額為1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6000元)。

  澳大利亞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頗大。2015年,全澳最大的三家連鎖超市伍爾沃思、科爾斯和IGA因出售過期和變質食品被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罰款,並被責令加強內部安全衛生管理和員工培訓。

  此外,包括新州在內的多個州會定期對餐廳進行抽查,違規經營者將被罰款和公開點名。據了解,西澳大利亞州衛生部門會將違規商家在其網站上“曝光”長達24個月,除非該商家証明在食品安全管控上有明顯改進。

  水果藏針事件引發了澳聯邦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相關水果被召回或停售。多地警方同時採取調查行動,昆士蘭州政府更是開出10萬澳元的高額懸賞。9月20日,澳大利亞政府火速立法通過,針對此類犯行,設下15年的最高刑期。

  食品安全,離不開完善的法律體系、政府和消費者間有效的信息傳達機制,以及消費者的積極參與。

  (賈文婷、張悅、王泉驕、夏雪、劉茜)

(責編:汪璨、吳三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