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廢除精英高中的啟示

杜白羽

2019年11月22日14:0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韓國廢除精英高中的啟示

  韓國教育部近日宣布,將廢除精英高中,統一轉為普通高中,以消除入學不平等問題。同時計劃在未來五年,投入超過2萬億韓元(約120億人民幣)用於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質量,於2021年普及高中義務教育。

  縱觀世界,教育問題牽涉每家每戶,教育公平是民眾的普遍訴求。然而,崇尚精英教育、爭上名校的傾向,成為教育公平實現道路上的攔路虎。韓國全面廢除精英高中,可謂是探索教育公平道路上邁出堅實有力的一步。

  在韓國,高中事實上被分為“一流”和“二流”,學生入學壓力大,家長擔負的額外教育費用高。“掐尖招生”在韓國也很普遍。僅佔4%生源的各類私立高中、外國語高中、國際高中等學校,招收了幾乎所有“尖子生”。這些學校門檻高,學費當然也高昂,其學生也更容易進入一流大學。這樣帶來的社會后果也很嚴重。隨著教育差距的日益拉大,社會階層差距也隨之擴大,階層固化凸顯,引發民眾憂慮和不滿。

  現有的韓國高中教育體制,形成於上世紀70年代。此次教育改革計劃於2025年將所有精英高中轉為普通高中,收回其全國招生權,僅可在轄區內抽簽招生。韓國副總理兼教育部長作為“高中教育改革促進團”團長將主抓相關改革,確保高中、大學和初入職場的年輕一代,能公平站在起跑線上,不再受父母(能力因素)的影響。

  教育改革一直被文在寅政府強調,如今終於得以落實。這與韓國前法務部長官曹國引發的風波不無關系。曹國的女兒被疑論文造假、“享受入學特殊照顧”等爭議,引爆韓國社會輿論。曹國的家人涉嫌利用其社會地位和人脈網,在女兒的高中和大學時期為其積累各項“資歷條件”,幫助其順利進入大學和研究生院。這使得那些沒有門路積累“資歷條件”,或者無條件拼爹的廣大年輕人深感憤怒與受挫,感到巨大的“被剝奪感”。教育公正問題再度成為民眾的強烈訴求。圍繞曹國的各種質疑,導致文在寅政府支持率下滑,給國政運營造成壓力,曹國在上任一個月后宣布辭職。

  在韓國,有出身“名門”的說法,此處名門指的是一流名校,可見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韓國社會,對教育之重視。人們相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通過努力奮斗可以實現人生逆襲。然而,令韓國青年感到沮喪的是,文在寅承諾的“機會平等,過程公正,結果正義”,似乎同前任總統一樣,變得難以實現。

  還記得韓國前總統朴槿惠“親信干政”事件的導火索嗎?正是崔順實的女兒鄭宥拉走后門進入梨花女子大學事件被曝光,引發一連串官商勾結等幕后操作被挖出,最終導致總統遭彈劾下台的命運。韓國民眾對教育不公,加劇社會兩極化深惡痛絕。然而,與此前不同的是,崔順實的女兒走后門等行為是因為不遵守程序公平,而這次曹國女兒的入學問題,讓人們驚覺,即便在合法的制度框架之內,也可能產生不公平的結果。

  韓國中央大學教授李炳勛認為,韓國年輕人逐漸意識到,社會已經形成如此明顯的階級分層,絕大部分人無法進入精英階層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感到受挫和憤怒。“曹國風波”讓人們看到,除非解決結構性問題,教育公平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才能贏得年輕一代的支持,國家才有未來。

  放眼世界,在歐美許多國家,貴族學校、私立學校、精英教育似乎是種常態,以英國六百年歷史的伊頓公學等為代表的精英教育一度廣受尊崇。包括韓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也跟風模仿。然而,韓國在學習了西方40多年后,如今痛定思痛,實施“壯士斷腕”式改革,其魄力讓人印象深刻。

  教育是衡量社會公平的一杆秤,不能讓孩子們的起跑線“參差不齊”。順應民意訴求,大膽改革,防止教育兩極化產生,才能打破教育不公的代際傳遞,更好地激發社會活力。(評論員杜白羽)

  →→更多社會新聞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