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筑牢“無形之橋”(出訪歸來)

——日本、韓國訪問紀行

人民日報社代表團

2019年10月22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攜手筑牢“無形之橋”(出訪歸來)

  圖為橫跨日本東京灣的彩虹大橋。

  本報記者 劉軍國攝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人民日報社代表團應邀訪問日本、韓國。一路兼程,採訪前政要,拜訪媒體人,探訪普通民眾,真切感受到日本、韓國各界對了解新時代中國的殷殷熱望,真切感受到中日、中韓人文交流的煦煦新風。

  扑面而來中國熱

  “中國發展太快,新地標、新成就不斷涌現,我們報道的任務很急、很重。”文化交往源遠流長,日本和韓國人民對中國並不陌生。此訪中,不少當地同行發出如此感慨。

  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的實踐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新發展理念引領下的新實踐,引發日本、韓國各界的廣泛關注。

  在日本,正趕上“2019中國節”。東京市中心的代代木公園,擠滿品嘗中國美食、體驗中華文化的日本民眾,游人如織,歡聲不絕。當地民眾稱作“萬人空巷看中國”。

  拜訪日本每日新聞社,甫一落座,董事廣田勝己遞上一沓報紙,這是每日新聞社最新推出的《中國觀察》日文專刊。9月26日的封面版上,刊載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的新聞,標題為《北京新空港,展翅歡迎》,配上朝霞漫天的機場全景圖,亮人眼目。

  交流訪問中,幾乎每位日本和韓國的友好人士都在期待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正式訪問。不久前,習近平主席給“熊貓杯”全日本青年征文大賽中獲獎的日本青年中島大地回信,在當地引起了轟動。據介紹,人民日報對回信的追蹤報道,還成了日本著名大學一橋大學中文專業學生的期末考試素材。

  日本每日新聞社商務開發本部長大坪信剛拿出當年組織《鑒真東渡》歌劇演出的海報向我們介紹,這個千古佳話,被中國江蘇省演藝集團的藝術家們重新演繹,在東京和大阪最頂級的劇場火爆上演,一票難求。

  來自民間的旺盛需求,催生著日本、韓國國內媒體對中國報道的“無時差”競爭,也拓展著日本、韓國各界觀察中國的廣度與深度。韓國中央傳媒集團會長洪錫鉉告訴我們:“為加強對中國的研究和報道,中央日報專門成立了中國研究所。這是韓國各報社中第一家。”

  打開中央日報中國研究所的簡介,扉頁便是中國元代女詩人管道升的詩作《我儂詞》:“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正是韓國方面研究中國的動因所在。在中國研究所原所長韓友德先生的研究成果中,還有對“不忘初心”的深入解讀。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日本也進入了令和時代。回顧歷史、總結經驗、開創未來。到訪日本,不少人提到這一巧合。

  “今天的中國與70年前的中國不可同日而語!”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感慨萬千。83歲的福田先生,清晰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第一次到訪中國的“初印象”: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到市內的公路十分狹窄,路兩邊是農田,農民在田間勞作……從那時起,他訪問中國不下30次,“每次看到的變化都是之前完全無法想象的。在人類歷史上,恐怕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實現快速發展。”

  世界矚目新時代的中國,目光不隻停留在中國發展奇跡上。

  “我完全贊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福田先生語氣堅定。“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價值,對此我沒有任何疑義。”在福田康夫看來,共建“一帶一路”意味著寬廣的合作空間和交流渠道,能夠促進中國周邊國家、整個歐亞大陸乃至全世界,在共同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上一起發展。

  “如果只是旁觀,就會失去機會!”把握好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正成為日本、韓國有識之士的共識。對此,中遠海運日本分公司負責人感觸頗深。1964年,正是中遠海運“燎原”號貨輪滿載貨物,乘風破浪打開了中日海上貨物貿易的大門,而共建“一帶一路”則為中日互利合作開辟了廣闊天地。不久前,日本橫濱舉行了中國日本海運開通55周年紀念活動,客戶對“一帶一路”合作項目反響熱烈。

  一路訪談,扑面而來的中國熱多了一份凝重。出訪歸來,恰逢《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發表——“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長遠﹔世界對中國的關注,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深切、聚焦。”

  深化合作架新橋

  行走在日本、韓國,一次次與橋相遇。

  橫跨東京灣的彩虹大橋,觀賞效果、經濟意義俱佳。漢江上30多座大橋依次串起江北與江南,造型各異,各美其美。一路行來,一個感覺漸漸強烈:在日本和韓國友好人士的心裡,也駐著一座座美麗的橋。

  政治家心中,駐著價值觀的橋。福田康夫和父親福田赳夫,一門兩代日本首相。福田赳夫擔任日本首相期間,中日簽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他曾比喻說,日中發表實現邦交正常化的聯合聲明,在兩國間架起了可以往來的“吊橋”,其后的日中和平友好條約使之成為堅不可摧的“鐵橋”。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日都進入了發展的新時代。如果以橋作比,您對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有何期待?”拜訪福田康夫,這是我們關心的問題。

  “筑牢‘無形之橋’。”福田先生想了想,鄭重答道。

  “中國改革開放,讓兩國之間的‘鐵橋’變成了多功能大橋。新時代更應當注重架起無形之橋,換句話說,筑牢民心相通之橋。”福田先生說,日中兩國互惠互利應該惠及其他國家,兩國實現共同發展也應該對周邊國家形成輻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交談漸深,共識漸成。

  媒體人心中,裝著促合作的橋。每次交流交談,我們都敞開心扉,發出真誠而響亮的聲音: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和中國媒體行業的排頭兵,人民日報社始終秉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堅持做友好交往的傳播者、務實合作的推動者、和諧共處的守望者,講好共促和平、共謀發展的故事﹔願與日本、韓國兩國媒體互學互鑒,加強交流,深化合作。

  誠摯的邀約激起深深的回響。

  “時間緊迫,必須抓緊研討方案!”2020年、2022年,日本和中國將相繼舉辦奧運會、冬奧會。奧林匹克運動進入“亞洲時間”,日本每日新聞社董事廣田勝己、鬆木健與我們一拍即合,約定攜手講好奧運故事。

  “我們要發出客觀公正的內容,我們要成為世界矚目的地方,我們要報道好全日本、全世界。因此,特別希望借助人民日報的力量。”北海道新聞社總編輯北野宏明深化合作的要求,懇切而熱烈。

  在韓國每經傳媒集團會長張大煥的日程中,中國客人總是佔據著重要位置。正值集團主辦“第二十屆世界知識論壇”,政要嘉賓雲集,張大煥先生依然專門安排時間,與代表團共敘合作,因為“中國市場對韓國至關重要,中國伙伴對我們至關重要。”從中日韓名記者對話會到10+3媒體合作研討會,從“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到“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首屆理事會議,這些年對人民日報倡議的媒體交流活動,每經傳媒集團幾乎“連年不斷”“場場不落”。

  4年前,韓國中央日報和韓國貿易協會組成特別採訪組,歷時20天,探訪4國8城,首次就共建“一帶一路”展開調研採訪,聚焦對韓國的積極影響。談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洪錫鉉會長的想法與我們不謀而合:研究報道“一帶一路”,不能光盯著兩國之間的合作,而應該放眼亞洲乃至世界,關注具有推廣價值和普惠效應的多邊合作成功案例。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夯實媒體合作、助力民心相通,日本和韓國同行的回應令人欣慰,讓人期待。

  同為以報紙發足的傳統媒體,同為漢字文化圈的一員,面對網絡時代閱讀習慣的深刻變化,中日韓媒體人有著共同的思考與應對。

  一路交流,人民日報以自我革命的勇氣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孜孜探索,也給日本和韓國的同行留下深刻印象。每當我們介紹人民日報早已不是一張紙,而是報網刊、端微屏齊聚的全媒體矩陣,累計綜合覆蓋用戶超9億時,屢屢贏得由衷點贊。

  我們深深感到,把握機遇,攜手並進,推動融合發展,放大主流聲音,筑牢無形之橋,就能助力新時代中國與世界各國互利合作之路越走越寬廣。

  《人民日報》(2019年10月22日 17版)

  →→更多文體新聞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