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導演拍外語片,文化“破圈”有難度

李妍

2019年08月15日09:20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亞洲導演拍外語片,文化“破圈”有難度

   在今年的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首部外語片《凱瑟琳的真相》入圍主競賽單元並被選為開幕影片放映,這是2007年以來第一次有東亞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片。《凱瑟琳的真相》全程在海外拍攝,同時也是兩位重量級法國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與凱瑟琳·德納芙第一次合作。

  亞洲導演拍攝外語電影的數量不多。早在1975年,黑澤明導演就曾與蘇聯合作拍攝俄語片《德爾蘇·烏扎拉》,並獲得第48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在華語導演中,吳宇森、王家衛、侯孝賢、陳凱歌都曾拍過外語片。

  新京報獨家盤點了東亞導演的外語作品。其中並不包含外籍或中日韓裔導演作品或合拍片。

  中國

  吳宇森作品最多,侯孝賢致敬

  《變臉》

  《風語者》

  中國導演方面,吳宇森無疑是拍攝外語片最多的導演。憑借《斷箭》和《變臉》,吳宇森進入好萊塢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2000年與湯姆·克魯斯合作《碟中諜2》更成為吳宇森的代表作之一。其后2002年的作品《風語者》由尼古拉斯·凱奇主演,以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為背景。2003年吳宇森與本·阿弗萊克合作《記憶裂痕》。另外,經典影片《喋血雙雄》的美國版也在吳宇森的拍攝計劃之中。

  《溫柔地殺我》

  陳凱歌導演的《溫柔地殺我》2006年上映。該片完全以好萊塢模式操作,制作費用超過3000萬美元,並在拍攝時就制作了美國版和亞洲版兩個版本以滿足不同國家的觀眾喜好。

  《咖啡時光》

  《紅氣球之旅》

  侯孝賢導演的《咖啡時光》和《紅氣球之旅》是兩部致敬外語片,分別於2003年和2007年上映。《咖啡時光》為紀念小津安二郎100周年誕辰,《紅氣球之旅》則致敬了法國導演艾爾伯特·拉摩裡斯拍攝於1956年的短片。

  《藍莓之夜》

  同樣備受好萊塢和電影節青睞的香港導演王家衛在2007年與諾拉·瓊斯、裘德·洛合作了《藍莓之夜》,並獲得第60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在電影之外,王家衛還與好萊塢一線演員合作為眾多國際奢侈品品牌拍攝了廣告。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