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邊關系一定可以發展得更好”

——中國新聞代表團訪問朝鮮側記

馬小寧 莽九晨

2019年07月23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雙邊關系一定可以發展得更好”

  橫跨大同江的大同橋是朝鮮戰爭停戰后,中國人民志願軍為朝鮮建設的第一座跨江大橋。本報記者 莽九晨攝

 

  應朝鮮外務省報道局邀請,中國新聞代表團一行10人日前訪問了朝鮮。短短3天時間裡,代表團聽到的高頻詞,是“朝中友好進入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感受最深的,是朝鮮各界對朝中傳統友誼的珍視和對進入新時期的朝中友好合作關系的美好期盼。

  今年6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朝鮮進行國事訪問,引領中朝友誼開啟新篇章。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對未來中朝關系進行了具體規劃,一致同意以紀念中朝建交70周年為契機,拓展務實合作,深化友好交流,開展好媒體等領域交流合作,服務兩國發展事業,增進兩國人民福祉。此次中國新聞代表團訪朝,正是兩國新聞界落實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共識的具體行動。

  “我們是傾注了感情在為習近平總書記表演”

  習近平總書記訪朝期間,朝方專門為訪問精心排演了大型團體操和藝術表演《戰無不勝的社會主義》,場面恢弘壯觀,令人震撼。朝鮮三大樂團:國立交響樂團、功勛合唱團、三池淵管弦樂團首次同台獻藝,“愛我中華”等經典中文歌曲演唱等,都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訪問期間,節目主創團隊接受了中國記者採訪。總導演金秀英告訴我們,接到為習近平總書記來訪演出的任務,他們非常興奮、激動和自豪。5萬多名演員和群眾參與,不到10天時間,就完成了這一鴻篇巨制。演出表現了無論是在共同反對外來侵略、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斗爭中,還是在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中,兩國人民都相互信賴、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結下了“歷久彌堅金不換”的深厚友誼。回憶當時的排練和演出盛況,金秀英激動地說:“這麼短的時間,這麼多人參與,創造了我們演出史上的奇跡。我們是傾注了感情在為習近平總書記表演。”其他主創人員也回憶說,整個五一體育場乃至全國,都涌動著朝中友誼的“熱風”,從幼兒園孩子到大學生,都為歡迎中國最高領導人到訪進行表演而“感到特別自豪”。

  妙香山國際友誼展覽館裡,陳列著朝鮮領導人收到的國禮。其中第一號館就是中國館。2008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首次出訪來到朝鮮贈送的禮物,就擺在最顯眼地方。這裡,不僅有訪朝的中國領導人贈送的禮品,還有一些機構、個人贈送的禮品,如吉林省圖書館贈送的金日成在中國讀書時閱讀的《吶喊》中譯本等書籍。講解員韓珍玉說,這裡收藏著來自100多個國家的禮品,其中中國館最大,館藏達6000多件,是朝鮮民眾最喜歡的展館。看過的人都說,他們深深體會到朝中友好不僅源於兩國領導人的友誼傳承,也深深扎根在兩國人民心中。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英勇犧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

  中朝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友誼。在三千裡錦繡大地上,代表團成員一次次和心中“最可愛的人”零距離接觸。平壤市內,看著橫跨大同江的大同橋,我們眼前浮現的,是朝鮮戰爭停戰后,志願軍為朝鮮建設第一座跨江大橋的情景。

  牡丹峰側,中朝友誼塔巍峨聳立。塔室內,朝鮮萬壽台創作社藝術家創作的三幅巨幅油畫,再現了兩國軍民並肩戰斗的歲月。最令人動容的,是這裡存放著中國人民志願軍部分烈士的名冊。輕輕翻動著英烈簿:毛岸英、黃繼光、邱少雲、羅盛教……一個個熟悉的英烈名字躍然眼前,讓我們滿懷崇敬、淚盈於睫。正是他們,用自己鮮活的生命鋪就了友誼之路、和平之路。

  板門店,見証了中朝兩國軍民浴血奮戰取得的歷史性勝利,也是今天觀察半島局勢的一扇窗口。訪朝次日,代表團抵達這裡。由於半島局勢緩和,這裡劍拔弩張的氣氛緩和許多。在當年停戰談判場所和停戰協定簽字場所,面對當年的談判桌椅,擔任講解的朝鮮人民軍黃敬明中校指著談判桌北側告訴我們“一個細節”:這是當年朝中談判代表坐的位置,由於知道東方文化中坐北朝南代表的寓意,美國撮合的所謂“聯合國軍”代表很不情願這種安排,但因在戰場上不斷失利,隻好接受了這種安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黃敬明中校深情地說:“板門店停戰協定是朝中兩國軍民並肩戰斗取得勝利的結果。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點。”

  從板門店驅車,我們來到開城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蒼鬆翠柏掩映下,志願軍烈士埋骨之地庄嚴肅穆。在駐守當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褒揚處人員陪同下,我們向英烈獻上鮮花和無盡的哀思。開城市人民英雄委員會負責陵園維護管理的金龍文先生告訴我們,盡管時間流逝,但來這裡尋找烈士足跡的人從未斷過。在志願軍入朝參戰等重要時間節點,當地都會組織中小學生來祭掃志願軍烈士陵園。“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英勇犧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朝中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非常珍貴。”

  “媒體在增進朝中友誼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抵達當天,朝鮮外務省報道局局長趙英森兩度與代表團交流。他表示,在習近平總書記對朝鮮進行國事訪問后,“中國新聞代表團作為第一個訪朝的中國官方代表團,充分說明媒體在增進朝中友誼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在與勞動新聞等朝鮮三大媒體負責人交流時,大家深感在國際局勢和中朝關系都發生歷史性變化的今天,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的共識為媒體合作指明了方向,兩國媒體加強合作正逢其時。媒體有責任利用多種形式教育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知道中朝友誼從哪裡來,不忘初心,才能攜手前行。

  勞動新聞的同志告訴我們,朝鮮第一座外國領導人雕塑是坐落在咸鏡南道首府咸興市的興南化肥廠的周恩來總理銅像,中國拍攝的一部關於毛岸英的電視劇也廣受朝鮮民眾歡迎。“繼續促進朝中友好,讓年輕一代牢記朝中友誼,媒體可以發揮更大作用。”朝中社的同志表示,去年以來,朝鮮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內容更加豐富,最近有很多關於中國政治、經濟、體育方面的報道。代表團成員表示,希望有更多機會報道朝鮮的新戰略路線取得的成就。

  朝鮮外務省副相李吉成在與兩國媒體代表及兩國外交部新聞司官員交流時表示,中國新聞代表團來訪,時機非常好,是朝中關系蓬勃發展的表現。“說句心裡話,隻要按照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前進,雙邊關系一定可以發展得更好。”他希望兩國媒體共同努力,把真實的朝鮮展現給世界。他特別對本報記者表示,在宣傳朝中友好合作和促進兩國傳統友誼方面,黨報更是負有不一般的責任,希望兩國黨報加強交流。

  鴨綠江水源遠流長,中朝友誼世代相傳。幾天來,無論走到哪裡,和我們接觸的朝鮮民眾都不約而同地表示,要讓朝中友誼世代傳承。

  結束訪問,代表團坐火車返回丹東。我們邂逅很多中國游客,山水環繞、清潔美麗的朝鮮和兩國間特殊的友誼讓朝鮮之行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一名年輕的導游告訴我們,過去一年裡,去朝鮮的中國游客明顯增多,現在更是暴漲,“我每周都要帶團去朝鮮”。國之交在於民相親,而旅游是拉近民心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從朝鮮涌動的朝中友誼的“熱風”,到中國民眾的朝鮮旅游熱,我們看到了深化兩國之間牢不可破的傳統友誼的堅實基礎。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3日 03 版)

  →→更多時政新聞

(責編:汪璨、吳三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