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經產業界擔憂情緒加劇,二戰勞工訴訟案或讓日韓兩敗俱傷

2019年03月15日09:14  來源:環球網
 
2018年的日韓經濟人會議
2018年的日韓經濟人會議

  【環球網報道 記者 王歡】圍繞韓國最高法院判決日本企業進行賠償的“二戰”勞工訴訟案問題,日本政府內部冒出了經濟制裁論調,韓國正在提高警惕。韓國政府暗示將討論對抗措施,不少聲音擔憂經濟制裁會對處於水平分工關系的日韓經濟造成嚴重打擊。日韓外務省3月14日舉行了局長級磋商,但在看不到解決辦法的情況下,兩國產業界的擔憂情緒正不斷加劇。

  《日本經濟新聞》3月14日報道稱,韓國外交部13日表示,東北亞局長金容吉將於14日與日方的亞洲大洋洲局長金杉憲治在首爾會面,針對勞工訴訟案問題進行磋商。有可能會討論經濟制裁問題。

  韓國提高警惕的契機是日本財務相麻生太郎12日答辯中的發言。麻生提及具體的報復手段稱,“我想不僅是關稅,可能還包括停止匯款、停止發放簽証等多項報復措施”,這一發言引起廣泛震驚。

  麻生太郎舉例提到了停止匯款,這對於在日韓兩國之間開展業務的企業來說很可能造成嚴重障礙。停發簽証則將使2018年達到753萬人的韓國訪日游客銳減,還可能影響到入境消費。

  韓國媒體報道稱,日本出現了一種方案,限制韓國主干產業半導體制造所必需的氟化氫等戰略物資的對韓出口。韓國政府高官3月13日表示,“雖然沒接到日本進行經濟報復的通知,但我們正在做萬全准備”。

  在勞工訴訟案中,原告律師團正在加快扣押新日鐵住金和三菱重工業資產的行動,這引起了日方的焦躁。盡管如此,韓國政府至今未公布應對措施,也未回應日本提出的根據《日韓請求權協定》進行磋商的要求。

  報道稱,麻生的發言是對韓國政府的警告,多數觀點認為“應該不會實際走到這一步”(日韓外交人士),但對企業而言仍是引發不安的因素。

  在韓國的出口對象國中,日本從2000年的第2位后退到2018年的第5位,而中國則躍居首位。有聲音指出,日本在經濟層面存在感下降也是韓國政府對勞工問題應對不力的原因之一。

  不過,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韓國代表性企業在零部件和材料方面依賴日本的格局仍未改變。韓國2018年的對日貿易逆差為240億美元,在各國當中最高。

  對日本企業來說,韓國是一個“賺錢的地方”。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統計,在進駐亞太地區的日企當中,2018年預計實現盈利的企業所佔比例最高的是韓國,達到85%。中國為72%、泰國為67%。

  《日本經濟新聞》稱,如果日本政府採取限制出口和征收高額關稅等對抗措施,日韓兩國的企業都會遭殃。日本半導體類材料廠商的高管擔憂稱,“日韓的產業屬於(在各自擅長領域進行合作的)水平分工關系。韓國衰落的話日本也會跟著衰落。還會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嚴重影響”。

  政府間的對立還給經濟界的交流蒙上陰影。日韓及韓日經濟協會原定5月在首爾召開的“經濟人會議”已經延期到9月以后。該協會的佐佐木幹夫(三菱商事特別顧問)與金鈗兩位會長3月1日在東京會面后做出了決定。這是繼日韓的商工會議所將原定於2018年11月的會議延期之后的又一延期舉動。

  有關人士透露,延期似乎是由韓方提出的。無法排除到5月韓國完成資產扣押、日本政府已經啟動報復措施的可能性。韓國方面擔心在這種情況下由經濟界人士傳達出強化日韓關系的話,很可能背離政府的方向。

  日本方面同樣也感到頭疼。“盡管對原征用勞工判決感到非常憤怒,但希望避免對企業經營造成影響。期待兩國政府冷靜地把問題順利解決”,這是進駐韓國的日企的真正想法。

  韓國最大的日系社團首爾日本俱樂部在每年向韓國政府提交的建議中未提及原征用勞工問題。在2018年12月的理事會上,對是否寫入對征用勞工的擔憂及要求韓國政府採取適當措施的表述進行了表決,結果表示反對的人略多於贊成。

  →→更多社會新聞

(責編:申玉環、李美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