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沒有中國全球領導力,什麼都做不了

2019年01月07日10:42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沒有中國的全球領導力,什麼都做不了”“習近平主席是實干家,展現出面向未來和為他人著想的領導力”“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和哲學精神讓我逐漸成長為一名全球公民”……這是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2018年歲末在韓國延世大學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的感慨。2017年1月3日,在聯合國“榮譽退休”的潘基文回到韓國,並於2018年4月當選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這一新的身份,讓昔日的“世界大管家”潘基文又成為“亞洲代言人”,也讓他同中國的聯系更為緊密。採訪中,潘基文高度評價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對世界的貢獻,並對中國對他的長期支持表示感謝。

  世界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共存共榮”

  環球時報:請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您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感受?

  潘基文:過去40年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繁榮與發展,更對世界歷史具有重要意義。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我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認知,我會選擇“共存共榮”。聯合國的基本發展目標,是不能讓世界上任何人落后。在中國,1978年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方針,與這一基本目標相吻合,而中國政府一如既往地加入到國際社會規則、秩序、制度的制定中並發揮重要作用,成功推進中國與全世界的共同發展。

  用語言描述1978年以來中國的變化和發展絕非易事。從統計數字來看,1978年中國GDP增長為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僅為2%左右,如今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這是非凡的!中國在過去40年間邁出驚人的強勁步伐。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值得夸贊。中國自1978年以來,成功讓8億人擺脫貧困。聯合國於2000年制定的千年發展目標第一條,即力爭在2015年前實現極端貧窮人口比例較1990年水平減半。中國的脫貧成績為聯合國提前5年達成目標發揮了助力作用。

  此外,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擴大其在政治和安全領域中的作用,中國已成為聯合國會費第二大貢獻國,中國的維和部隊、維和人員遍布世界各地。在任職聯合國秘書長期間,我一直在肯定和鼓勵中國工作人員以及中國維和人員的貢獻。

  環球時報:對比第一次來華時的感受,您認為中國出現了哪些可喜的變化?

  潘基文:2000年6月,作為韓國外交通商部次官,我首次訪問中國。新千年伊始的中國不論在國內還是國際層面均與現在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北京,煤煙、工廠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相對嚴重。在我擔任聯合國秘書長期間,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政府以積極姿態應對,令人贊嘆。2015年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達成,我感謝中國政府所做出的努力和承諾。我肯定中國的努力,但對某些國家的退出感到擔憂。總的來看,像中國和美國這樣的大國應履行全球領導力。可以說,沒有中國的全球領導力,什麼都做不了。

  環球時報:在您看來,未來中國在國際舞台的外交形象會怎樣?

  潘基文:二戰之后冷戰體系形成,中國曾與蘇聯同屬社會主義陣營,對外交流相對閉塞。1972年,中美兩國政府發表《上海公報》、美國尼克鬆總統訪華,開啟了中國與西方國家全面交往的大門。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的外交自信不斷增強,如今還迎來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階段。中國擔負的國際社會責任涉及政治、道德等層面,我認為中國領導人正是有這樣的意識,所以中國政府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

  2015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總部發表講話稱,中國將與世界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讓人印象深刻。講話包含了中國領導人面向未來的執政哲學,體現了中國領導人面向未來的領導力。

  環球時報:對中國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您有什麼建議?

  潘基文:改革開放沒有盡頭,中國應不斷跟上並引領世界發展的腳步與趨勢。20世紀初的國際准則與21世紀的顯然不同,特別是機器與科學的快速發展,未來科學發展的附屬品與人類應維系怎樣的關系,都是我們應思考的課題。如今,中國5G等技術先進,華為等企業也在引領世界。中國的改革開放應進一步推進,並在這一過程中實踐與新技術的結合。在這一方面,中國應有責任意識。

  “中國的銅奔馬給了我信心”

  環球時報:回顧您的外交生涯,和中國都有哪些特殊的故事?

  潘基文:上世紀70年代起,我進入韓國外交部工作。1978年10月被任命為聯合國代表部一等秘書,那時韓國並非聯合國成員,韓中也沒有雙邊外交關系。韓國於1991年加入聯合國,這背后少不了中國在安全關切上的支持。1992年中韓兩國正式建交,此后26年,兩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

  坦率地講,韓中建交之時我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兩國建交8年后才訪華。最初與中國交流的經驗並非那麼豐富。但我自信地認為,我在擔任韓國外交通商部次官、長官以及駐聯合國大使期間,在深化兩國雙邊關系和提升中國在聯合國地位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這些年來,我非常感謝中國政府在各方面對我的支持。記得我作為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時期曾對中國進行訪問,當時中國的外交人士送給我一尊銅奔馬,寓意深刻,也給予了我信心。

  隨著我逐漸開啟對中國各地的訪問,我愈發感受到中國的魅力所在和驚人之處。特別是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以前只是課本上所學,因此當我來中國后總會有“第一次”的新感悟,如2015年我去曲阜、泰山和趵突泉。我本人就是在孔子、孟子等中國傳統哲學家思想的熏陶下長大的。這些傳統的價值觀和哲學精神讓我逐漸成長為一名全球公民,去思考人類的價值究竟是什麼。我真心希望韓中兩國之間這樣的文化紐帶能進一步拓寬,在政經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強。

  我十分熱衷於向各國領導人、向我的學生分享中國的哲理名言,這令人受益匪淺。任聯合國秘書長期間,我經常提及《老子》中的“上善若水”四字。我以“上善若水”寄語聯合國的工作人員。2014年我寫了一幅“上善若水”,送給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

  環球時報:您和中國領導人的接觸也很多,能講一講感受嗎?

  潘基文:我記得與習主席相識於2005年7月。那時,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訪問韓國,我作為時任韓國外長主持了歡迎晚宴。2009年,我已擔任聯合國秘書長。有一天,我看新聞得知,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正在韓國訪問,他在記者會上特意提及了我們二人相識的故事,令我萬分激動。在我看來,習主席是一位實干家,是一位經歷過磨煉、勇於克服困難也善於戰勝挑戰的人。他從基層做起,真正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他在與世界各國領導人交流時,時常展現出面向未來和為他人著想的領導力。習主席好像知道我特別喜歡中國書法,雖然我從來沒有當面向他提及過。習主席好像留心了解到了,還送給我一套筆硯。我覺得實在是太貴重了,一直珍藏,沒舍得用。

  博鰲亞洲論壇將超越亞洲

  環球時報:作為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您如何定位和展望這一重要交流平台的未來發展?

  潘基文:2018年4月我當選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一職。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給予的信任,我感到非常光榮。博鰲亞洲論壇誕生18年來,為亞洲地區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做出貢獻。在這個快速變化發展、緊密聯系的世界,博鰲亞洲論壇未來不光為了亞洲,還將超越亞洲,進一步加強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對話和經濟聯系,謀求全世界人民的繁榮與和平。

  博鰲亞洲論壇首爾會議2018年11月19日至20日在韓國舉行,這是迄今為止該論壇在中國境外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國際會議。除了亞洲國家,還有來自俄羅斯、意大利等國代表,800多人就經濟、文化、政治、朝鮮半島問題等展開討論。我認為,未來博鰲亞洲論壇進一步發展的空間還有很大。

  隨著科學技術的轉型發展,世界正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會議主題聚焦“開放創新的亞洲”順應這一發展潮流。中國領導人有關“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沒有與世隔絕的孤島”的闡述讓我印象深刻。中國領導人還向世界釋放出中國會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強國際合作的信號,得到廣泛接受和支持。我希望這將成為一種趨勢,博鰲亞洲論壇和共建“一帶一路”也將沿著這樣的脈絡走下去。

  環球時報:您曾說自己是“生於戰爭的孩子”,您如何看朝鮮半島局勢的變化?

  潘基文:朝鮮戰爭爆發那年,我隻有6歲,戰爭的硝煙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裡。當數十年后擔任聯合國秘書長,這對我個人而言是無上光榮,也有著特殊的和平使命感。在朝鮮半島問題上,聯合國應該進一步發揮其作用,更重要的是,中美等國是可以在半島和平與安保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的國家,為朝鮮半島真正的和平與穩定發揮積極作用。在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方面,中國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特別是考慮到中國與朝鮮在地理、歷史、政治上的淵源,期待中國進一步發揮相應作用。

  朝鮮半島是南北分裂的半島。戰爭將南北分開,這片土地上關於安保問題、和平問題的探討從未停止。在朝鮮半島局勢變化的過程中,我對於目前(各方)所做的事感到興奮和期待,這是好的。雖然內心有滿腔熱血,但頭腦還需冷靜。朝鮮半島問題的解決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嚴重的問題慎重處理,輕鬆的問題簡單處理,要一件一件、一步一步按照順序從容不迫處理,這需要半島問題相關各方的冷靜和智慧。

  潘基文:希望中美用智慧化解糾紛

  “像傻瓜一般學習,如天才一般憧憬。”這是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的一句名言。《環球時報》記者3年前訪問潘基文的老家——韓國忠清北道陰城郡一個小村落,在一幅壁畫上看到寫有這句話。勤奮與擁有遠大抱負的潘基文是出生在朝鮮半島的“戰爭的孩子”,也是從聯合國總部走出的和平的維護者。卸任聯合國秘書長后,潘基文成為韓國延世大學全球社會貢獻學院的名譽院長,並於去年4月當選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

  博鰲亞洲論壇首爾會議去年11月在韓國舉行時,潘基文曾接受中國記者的採訪。年底他又與《環球時報》記者相約延世大學的會客室,談中國的發展成就和與中國的不解之緣。兩次採訪,年近75歲的潘基文總是面帶笑容,他說的一段話讓記者印象深刻:“在好的環境下成長和在逆境中迎難而上的領導人往往擁有不同的執政哲學。在我兒時,朝鮮戰爭爆發,我在動亂與貧窮中長大。現在很多韓國年輕人可能根本想象不到當年的窮苦,就像在很多中國年輕人的印象中,可能會認為中國一直以來就如今天一般發展得這麼好。”

  潘基文關注最多的還是中國的外交。他毫不掩飾自己對中國和美國的喜歡,說他就任聯合國秘書長期間受到巨大支持,希望中美兩國友好相處,引領世界發展。談到中美貿易糾紛時,潘基文表示:“中國與美國關系敏感,既然紛爭已經發生,希望中美兩國能運用智慧和平解決所有問題。”他還多次表示,作為聯合國前任秘書長,非常感謝中國對聯合國事務的持續參與以及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他認為,中國通過亞投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諸多機制,還可以在全球做得更多。

  潘基文期待韓中關系能進一步加強,並表示,“中國是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沒有中國的參與和合作,韓國人很難去處理所有困難的局面”。潘基文還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作為一名韓國公民和聯合國前任秘書長,我期待著更多中國人走進韓國,更多韓國人走進中國,深化經貿合作,加深彼此交流。”(陳尚文)

  →→更多時政新聞

(責編:申玉環、李美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