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發布報告:中日韓三國民眾相互怎麼看?

2018年12月13日13:50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11日在首爾舉行媒體人交流會,並首次發布針對三國國民同時進行的“中日韓國民相互認知調查報告”。調查發現,中日韓三國民眾對彼此國家的親近程度和信任度均偏低,韓國和日本多數受訪者認為三國趨向於“競爭”而非“互補”關系。另一方面,三國八成以上受訪者對三方加強合作的必要性予以認同,但多數受訪者認為,因為歷史等原因,三國合作面臨諸多問題。

  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成立於2011年9月1日,是由三國政府共同籌建,旨在促進三國間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國際組織。報告顯示,該調查於今年7月在中日韓三國分別選取約1000名受訪者、採取電話採訪的方式、圍繞“對鄰國的認知”“對三國合作的認識”“三國合作的前景”三大課題展開。

  報告指出,對其他國家的親近度和信任度需經歷長時間形成,一般情況下很難改變。調查發現,在“對鄰國的認知”方面,三個國家受訪者對彼此的親近度和作為合作伙伴的信任度均顯不足,原因集中在歷史、領土問題、政治沖突及經濟利益差異等方面。其中,日韓受訪者對中國的親近度均為32.2%,信任度分別為24.2%和31.4%。日本受訪者對中國的信任度最低,而中國受訪者對日本和韓國的信任度較高,分別為51.7%和56.4%。

  報告指出,在被問及“提到中國/日本/韓國時,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問題時,總體來看,三國多數受訪者給出的回答為中性印象,其次是負面印象,正面印象較少。52.9%的日本受訪者和56.2%的韓國受訪者首先想到中國的是中性印象,如“中國人口多、地域寬廣、旅游、城市、食物和中國產品”,34.7%的日本受訪者和32.5%的韓國受訪者首先想到中國的負面印象,如

  “中國的環境污染、假貨和廉價商品、領土爭議和反日情緒”等,隻有8.5%的日本人和3.4%的韓國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國的正面印象,如“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和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等。提到日本,60.9%的中國受訪者和24.5%的韓國受訪者最先想到的是中性印象,如“日本的旅游、城市、產品和品牌、動畫片、電視節目和文化”,29.3%的中國受訪者和52.4%的韓國受訪者最先想到的是負面印象,如“日本的歷史問題、自然災難和核事故、歪曲歷史和機會主義”。提到韓國,69%的中國受訪者和44.9%的日本受訪者最先想到的是中性印象,如“韓國的美食、整容、美容和化妝品、企業和產品”等,12.9%的中國受訪者和34.7%的日本受訪者最先想到的是負面印象,如“韓國的歷史沖突、社會腐敗和‘薩德’部署問題”。

  報告還稱,針對受訪者的年齡分析發現,相比較60歲組的受訪者,20歲組的年輕受訪者對對方國家的親近度更高,負面印象更少,這一現象尤其體現在受訪者對中國和日本的親近度上。報告稱,基於這一趨勢可以預期,三國年輕一代對對方國家持有更開放的態度。

  在“對三國合作的認識”方面,多數受訪者認為,除了雙邊合作,三方之間的合作有必要。在被問及“你是否贊同以下觀點:暫且不論歷史遺留問題或領土問題等,站在未來的角度來看,中日韓三國的合作應該保持下去”時,中國(86.5%)、日本(84.3%)、韓國(87.8%)的受訪者表示贊同。關於中日韓三國最值得合作的領域,選擇環境污染治理的受訪者最多(74.1%),其次是經濟(67.7%)、綠色能源(64.9%)。

  在被問及“你認為目前中日韓三國之間的合作進展情況如何”時,中國和日韓受訪者的回答出現較大差異。近半數(48.8%)中國受訪者給予肯定評價,但在日本和韓國,分別隻有13.7%和17.1%的受訪者給予肯定評價。報告認為,導致這一認知的原因是,三國民眾對彼此關系的認知差異巨大,在中國,44.3%的受訪者認為三國目前更趨向於互補關系,43.1%的人認為三國趨向於競爭關系;在日本,13.3%的人認為三國是互補關系,29.1%認為是競爭關系;在韓國,高達56%的受訪者認為三國趨向於競爭關系。總體來看,三國42.7%的受訪者認為中日韓三國更趨向於“相互競爭”,遠高於23.3%的受訪者認為三國更趨向於“互補”。報告稱,這一認知“需要改變”。此外,在被問及“你認為今后三國之間的合作會順利嗎”問題時,隻有22.6%的受訪者認為三方合作會“更好”,51.6%的人認為“不變”,24.2%的人認為會“更差”。

  調查還發現,三國民眾對三國合作機制的認知度也較低,83%的受訪者“沒聽說過”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52.9%的受訪者“沒聽說過”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機制。【環球時報赴韓國特派記者 姚莉 環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 王逸】

  →→更多社會新聞

(責編:申玉環、李美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