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十九大系列報道

韓國專家談中國供給側結構改革:影響整個亞洲產業結構

2017年10月11日15:32  來源:人民網-韓國頻道
 

人民網首爾10月11日電 (夏雪)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在北京召開。韓國多位專家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均對中方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巨大經濟建設成就表示欽佩,並重點關注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互聯網+”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重要性。

韓國中國經濟金融研究所所長全炳瑞指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中國,正准備由制造大國、貿易大國逐漸轉變為金融大國、經濟強國。他強調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穩步推進,認為此舉既可以遏制盲目擴張導致的產能過剩,又能淘汰落后產能和優化產業結構,還會對整個亞洲的產業結構產生巨大影響,調整國際產業結構和供給過剩,可謂一舉多得,受益者眾。

韓國國立外交院中國研究中心所長丁相基指出,近五年來,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仍然持續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這是中國政府採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新常態背景下推進持續穩定發展政策取得的成果”。他分析稱,中國政府通過增加對新興產業的投資和改革,為經濟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在解決落后地區貧困問題等區域均衡發展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12年以來,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由9899萬人減少至2016年的4335萬人,實現了令世界矚目的扶貧成就。“‘一帶一路’必將成為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成功典范。”他說。

韓國湖西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全家霖教授稱,“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首要任務,關注人民的生活水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提供了實現中國經濟從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的方法,也是發展新常態的前提。這不僅保証了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對推動世界經濟復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韓國知名經濟專欄作家鄭周溶表示,中國是引領第四次產業革命的主要力量。他關注了“互聯網+”政策,並以中國在不到兩年內實現全境數字化為例指出,“互聯網+”正在成為激發中國驚人潛力的動力。通過移動通信服務、線下線上相融合,實現了數字化轉型,由此產生的附加產品也促使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促使中國從單純的“快速追隨者”成長為“先行者”。“中國將所有新素材通過一個巨大的平台,像涮火鍋一樣融合在一起。”他指出。

→→更多時政新聞

(責編:實習生、李美玉)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