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韓國頻道>>專題>>中韓交流

中韓FTA生效一周年 韓專家稱未達預期但前景光明

2016年12月20日16:53 | 來源:人民網-韓國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首爾12月20日電(成碩)2016年12月20日是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正式生效一周年。但受多重因素困擾,這一年來中韓FTA帶來的成效不盡如人意。對此,韓國FTA產業協會會長李昌雨在接受本網專訪時表示,盡管目前中韓FTA的效果未能達到預期,但兩國未來經濟合作前景仍光明。

  韓國關稅廳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韓國與中國的貿易額同比減少了8.5%。其中韓國對華出口額同比下跌了10.9%,自華進口額同比下跌了4.8%。李昌雨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許多人擔心中國經濟會出現“硬著陸”。韓國對中國的出口以半成品為主,而中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擴大內需,這導致韓國的對華出口遭遇瓶頸。

  第二,兩國企業對於FTA的利用不夠積極。中韓FTA共涉及22個領域,但目前兩國的互惠合作主要集中在原產地、關稅等制造業領域,投資、金融、通信、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十分有限。此外,韓國政府的農業貿易保護政策也妨礙了中韓FTA在農業領域發揮作用。

  第三,政治矛盾給貿易帶來了更大的消極影響。今年7月,美韓宣布將在韓國星州郡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盡管中方多次向韓方提出強烈反對,但韓方至今仍未改變部署決定,甚至還將部署工作提上日程。李昌雨認為,韓國加速推進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成為了阻礙中韓兩國經貿合作發展的“絆腳石”。此外,韓國總統朴槿惠“親信干政門”也對韓國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致使中韓貿易額不增反減。

  盡管如此,中韓FTA給兩國帶來的積極影響仍是不可忽視的。李昌雨說:“它推動了中韓貿易一體化進程,兩國企業的價值鏈得以延伸。它也為中韓跨境電商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消費者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海淘’韓貨,韓國消費者也能參與中國的‘雙十一’購物狂歡。”

  另外,此前兩國間的貿易規則較為落后,而中韓FTA協定引入了符合國際標准的貿易規則。李昌雨說:“中韓FTA生效后,兩國間的貿易規則由落后、封閉走向了先進。我期待兩國在農業、服務業等領域的合作能夠取得新的進展。”

  除此之外,中韓FTA還推進了雙方貿易結構的重組。韓國對中出口主要以資本貨物、工業品、半成品等為主,中國則出口低價的農產品和生活用品等。但中韓FTA生效后,韓國開始對中國出口農產品、食品、化妝品、幼兒用品等產品,而中國則開始向韓國出口電子產品、汽車、手機等制造業產品。李昌雨預測,這種趨勢還將進一步擴大,中韓FTA將繼續對兩國貿易結構進行整合與重組。

  對於中韓兩國未來的經濟合作,李昌雨持樂觀態度:“中國與韓國是東北亞經濟的中心,兩國的經濟都充滿活力,既競爭又互補。盡管目前面臨許多困難,但我對中韓貿易的發展前景仍充滿信心。”但他同時也表示,中韓兩國要想真正實現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秉持互助精神是關鍵。“盡管中國與韓國在政治上產生了一些分歧和矛盾,但在經濟上應積極互助。兩國還應盡快完善相關法規,為FTA創造一個能夠發揮其作用的良好環境。”李昌雨說。

  →→中韓交流相關新聞

(責編:李美玉、梁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